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课题组最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呈五大发展趋势。这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赞峰在日前举办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透露的。
第一大趋势:企业正加剧分化
据分析,市场竞争,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直接表现。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的整合与分化将会频繁发生,利润也会在不同企业间不均匀地分配。在一些企业依然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另一些企业则会陷入经营困境,会被并购或被淘汰。
汽车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的产业。谁拥有核心技术和雄厚资本,谁就拥有对汽车产业的话语权,就能够攫取高额利润。短时间内,外资仍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主导力量,在乘用车高端零部件领域更是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在一些零部件领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部分企业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将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一支重要的力量。
中国汽车市场具有“发展快、容量大、多层次、易进入”的特征,潜在市场容量决定着各种资本主体在相当长时期内各得其所。跨国公司无论多么强大,都要从建车间、设销售点等做起,需要积累本土化知识。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在本土化知识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李赞峰预言:“一批立足国内本土市场的大型企业将会出现。”
第二大趋势:产业结构正逐步优化
在现阶段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中,一级供应商网络相对封闭,有较强的独立性。当前,虽然不同资本主体、不同配套体系间出现了不断融合、优化的趋势,但是不同资本主体、不同配套体系利益的根本差异,决定了独立发展依然是零部件产业的主流。因此,李赞峰认为,多种配套体系并存的格局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
中国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必然会产生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供应链协作需求。虽然中国在汽车产业经济规模、经营效益方面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中低档商用车和经济型乘用车领域拥有一定数量的自主整车品牌,聚集了一定规模的自主产业资源。李赞峰说:“如果政策引导得当,立足于民族文化特征、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协作体系,有可能首先在商用车和经济型乘用车领域形成。”
第三大趋势:政策环境有利于零部件产业发展
“引进外资政策的继续实施和投资准入制度的改革,为各种资本进入中国零部件产业创造了便利条件。”李赞峰表示,这将加快零部件制造的本地化进程,促进零部件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环保、节能、安全等法规的加速实施,也将极大地推动零部件先进技术的发展,加速缩短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第四大趋势:自主品牌的培育促使核心竞争力提升
汽车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将成为拉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李赞峰表示,对中国零部件产业规模化发展贡献最大的将是自主品牌的经济型乘用车。
课题组认为,自主品牌整车发展的带动作用,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动力之源。
第五大趋势:中国成为世界零部件制造中心
据介绍,战后汽车产业获得大发展的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受到过很大的压力。其成功表明,产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本、快速进步的科技、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投资者持续努力和充满活力的国内市场。
产业后发国家技术创新成本的优势持续释放,决定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将会成为世界零部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李赞峰指出:“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世界零部件制造中心。”(记者 姚福泰)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