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丰田成富士重工第一大股东:不简单的交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10:26  中国汽车报

  

刘向前 图

  日前,丰田取代通用成为富士重工的第一大股东。值得关注的是,丰田与富士重工宣称,双方的合作将主要集中在研发和制造环节,并尊重各自的管理决策权,同时严格区分丰田和斯巴鲁品牌,不会并网销售。

  分析人士认为,丰田式兼并的独特之处,即先持股吸收,之后再逐步过渡到兼并,日野及大发都是这样被丰田归入帐下的。此次持股富士重工,丰田是否会故技重施呢?

  利用生产基地扩大产量

  据丰田副总经理木下光男透露,丰田将成立一个指导委员会,针对未来丰田与富士重工合作的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杨红坚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两家公司认为从双方的发展考虑,充分利用各自的经营资源,补充完善技术,发挥相互的分工协作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两家公司有必要构筑协作关系,谋求合作。

  虽然木下光男和杨红坚都没有透露丰田与富士重工未来合作的更多内容,但问题很快有了第一个答案:就在丰田与富士重工就丰田持股一事发表联合公开声明的第二天,丰田方面宣布,最早将于2007年开始利用富士重工在美国的工厂进行委托生产。该工厂位于印第安纳州,年产量10万辆左右。至于丰田会把哪些车型拿到该工厂生产,双方还未最后决定。

  据了解,虽然丰田已在北美设有5家工厂,但由于目前丰田美国工厂几乎没有增产的余地,所以还将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建成德克萨斯工厂及加拿大第二工厂。即使如此,由于产品在美国的销量不断增加,丰田仍然面临着产能不足的问题,所以决定灵活应用富士重工的生产基地来增加北美产量。

  提升技术借助富士重工

  与丰田、本田等大公司相比,富士重工虽然规模不大、产量不高,但其拥有的汽车技术却独树一帜。就丰田而言,持股富士重工,自然会从技术领域得到不少实惠。

  富士重工中国事务所的山田辉男认为,此次持股富士重工,对丰田来说,最具吸引力的可能就是富士重工拥有的独特技术,包括全时四轮驱动及水平对置发动机技术。

  在富士重工所有汽车产品中,即使是微型车,也是全时四轮驱动,这在全世界极为少见。不得不提的还有富工重工的招牌产品———水平对置发动机。由于此种发动机左右平衡、重心低,可以提高车辆的驾驶和操纵性能,同时降低振动和噪声,提高车辆的舒适性。而且,与传统的直列和V型发动机相比,水平对置发动机体积更小,更加节能和环保,在发生碰撞时,对乘员的伤害也较小。目前,全世界能够批量生产水平对置发动机的汽车公司只有富士重工和保时捷两家,而且富士重工的水平对置发动机的体积比保时捷的更小。

  今年8月,富士重工还公开了正在研发中的新型涡轮并联混合动力系统(简称TPH)和锂离子电容器技术。TPH将配备在富士重工计划于2007年试验性投放市场的混合动力车上。同时,富士重工正在针对锂离子电容器进行性能测试,如果该技术研制成功的话,将不仅可以应用于公共汽车和卡车等大型汽车,还可作为小轿车等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源以及普通铅酸电池的替代产品。如此看来,借助锂离子电容器技术,丰田本以相当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将如虎添翼。

  8.7%,只是个开始?

  此次通用将所持富士重工的股份全部出售,但丰田只购买了其中的8.7%。木下光男表示,之所以只收购8.7%的股份,是因为丰田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45%,根据日本有关反垄断的相关法律规定,无法收购更多的股份。言下之意,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丰田极有可能收购原本通用持有的富士重工的所有股份。

  丰田持股富士重工有自身的考虑,这8.7%会不会只是个开始?丰田是否会和“收编”大发和五十铃一样,进而一步步“吞并”富士重工?对此,丰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相关人员没有给予明确回复。山田辉男认为,目前两家公司的合作还属于“业务提携”,今后的走向,要看日后双方发展而定。

  由于出售富士重工的股票有助于帮助通用汽车稍稍缓解目前的资金压力,因此有业内人士推测,丰田此举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拉通用一把,以减少因其在美国市场迅速扩张而产生的矛盾和摩擦。但目前看来,这种猜测过于表面化。此次交易完成后,通用与富士重工在全球采购、技术交换和联合开发等方面的多项合作也将随之结束,只有双方合作生产绅宝9-2x运动型轿车的项目硕果仅存,而该车型正采用了富士重工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技术。丰田与富士重工合作,意味着水平对置发动机技术的共享。这样看来,丰田此次出手绝非一次简单的“友情出演”。毕竟,通过持股富士重工间接地完成在某一技术领域与通用汽车的抗衡,可以在“世界第一”与“世界第二”的较量中,为丰田积累更多的筹码。(记者 刘晓冰)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