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税的讨论在我国已经讨论了近十年,但是,谈及燃油税的出台,似乎最为乐观的表述也只能说是“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纵观近十年油价的起起落落,燃油税出台传闻的虚虚实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燃油税出台之难,难在各方的利益平衡。而在众多方面利益的均衡之间,燃油税与“三农”之间的关系问题恐怕又是其中最为棘手的一个。
“三农”问题:重中之重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向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2004年中央还专门出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一旦燃油税开征,对农业的副作用不容忽视。燃油税开征后,路桥收费虽取消了,但通常农用车是不上高速路的,燃油税开征带来的优势农民很难享受到,但是油品价格上涨的劣势却不折不扣地由农民承担了。油价上涨,农业也必然面临成本增加的问题。
对于燃油税开征后农业可能遇到的问题,“转嫁”和“补贴”的说法比较盛行。一部分专家认为,由于燃油税开征给农民造成的损失是可转嫁的,通过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嫁新增成本。但是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会产生非常复杂的价格传导链条,因为某些时候转嫁不一定能够传导到农民身上。这种转嫁由于总会有一些外生变量左右它的实现,所以仅仅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现实操作难度很大。而“补贴”的说法则认为,对于开征燃油税,政府至少可以拿出几百亿元来支持农业,但是补贴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多用油多补贴,用得越多补贴得也就越多,这从另外一个侧面纵容了浪费,恐怕这与树立全民节约意识相去甚远。
面对燃油税开征中“三农”问题的困扰,不少人认为国家可以考虑采取油价双轨制来解燃眉之急。“我坚决反对实行油价双轨制。”刘桓告诉记者,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上看,一个国家的油品价格很难维持双轨制,最终的结果是双轨并为一轨,而且双轨制的实施很有可能滋生腐败。对农用油、航空油及特种用油采取低价,而对汽车用油实行相对高价,这样的价差势必会导致低价油会去寻找利润空间,出现很多通过农用油渠道套购油品的不正常现象。
价税分开:权且之计
刘桓认为,从税制上来看,实行价外税恐怕是诸多方案之中比较稳妥的一个。所谓价外税即做到价、税分开。例如汽车加油时,买一升油是4.3元,另外附加一升1.5元钱的税款,在发票之外另外开税票给消费者,从而达到价税分开。通过价税分开这样的办法,使有车一族树立节约用油的观念,这同时是开征燃油税要达到的目的。要使全民树立起节约能源的意识,单靠这个办法还是不够的。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办法的前提是要大家都不违反规定,都遵纪守法。因为可能会出现绕过加油站从其他途径加油逃避征税的现象,而且可能会出现走后门、批条子的现象,一旦这样就对执法部门压力比较大。就要看政府部门有多大的决心来控制这种状况,公安、海关、工商、税务要多方面配合。不过,刘桓仍然担心利用行政手段干预价格是难以持久的。因为商品经济是趋利性经济,一旦有利益,不可能不去追逐,要根本解决还必须靠经济自身运行的内在规律。
通货膨胀:燃油税背后的压力
上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爆发,结束了资本主义利用低价原料建立起来的繁荣景象。而我们开征燃油税之后会不会产生这样的局面?这恐怕也是燃油税迟迟难以出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当燃油税开征后,农用油价格上涨,农产品的成本也随之增长,或许政府还能够通过采取补贴等方式进行补偿。但是难以回避的是,一旦燃油税开征,整个油品市场的价格会随之上涨,这不仅仅是一个农业方面的问题了,它同时涉及到以燃油作为动力的企业,他们的生产成本也会提高。但是,政府没有能力补贴所有的产业,所以燃油税开征必然会带动整体油品价格上涨,而油价上涨必然会带动物价上涨,这个趋势是遏制不住的,燃油税开征可能最终导致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目前的难题是,如何在建立市场调节油价机制和抑制燃油税开征导致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之间进行平衡。
不过,刘桓教授乐观地认为,鉴于我们国家目前是市场经济,虽然可能会有阵痛,但是最终市场总会通过各种办法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本报见习记者 马 鑫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