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企业热论消费税调整 发展小排量车已成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 09:39  中国汽车报

  消费税正在成为影响人们购车的关键因素

  日前在天津举行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汽车消费税调整的消息再次成为汽车业的一大热门话题。据透露,如果没有太大的变化,关于汽车消费税的变化,最快今年年底前就可能会出台细则。

  汽车消费税的调整将影响到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消费税的调整对厂家而言应该最为敏感。那么,对于汽车消费税可能进行的调整,汽车厂家又抱着怎样的态度呢?近日,记者对国内的多家汽车企业进行了采访。

  排量车已经成为多数企业共识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微型车生产厂家拍手称快,减征消费税甚至免税的消息让他们信心倍增,此前各地限行小排量车的政策让其吃了不少苦头,现在终于出现了转机。中级车厂家则普遍表示赞同,毕竟此次改革的手术刀并没有挥向他们,何况中级车需求量大,又有可观的利润,在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后,维持现有销售策略,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案。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销售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为记者算了笔账:SPARK现有0.8升和1.0升两大车型,价格在4.58万~6.28万元,按3%的税率计算即为1374~1884元,这个数字虽对一辆车来说数额不大,但对年产数十万辆的汽车厂家而言却是一笔很大的税负。一旦税费取消或下降,厂家将更有利于在市场上的竞争。

  哈飞的销售副总张抗洪也表示,政府对汽车消费税进行调整,将给予小排量车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会引导厂家生产更适合普通消费者的车型。

  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不少厂家看到了小排量车未来的市场潜力。东风、上汽都在微车项目上有大动作,东风渝安先期投入2亿元,2008年计划销售微车15万辆;上汽更是确立了2010年微车销量50万辆的宏伟计划。上汽股份的一位高级经理明确告诉记者,企业在未来将继续大力发展小排量汽车。和高档车相比,小排量车已经成为这些企业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和内资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则更早确立了发展小排量车的思想。“对于汽车消费税的调整我们非常关注,这和我们过去的估计很接近,在鼓励小排量车的发展上,中国政府会采取更多的实际行动。”本田中国涉外部部长田中真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田在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上,将和过去一样,重视中小排量汽车的发展。

  部分企业认为消费税调整影响有限

  也有很多人对于此次汽车消费税调整的影响依然持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

  “如果按照新的消费税税率上缴,对于微型车企业来说,不过是几百元的差别,就算是厂家把这个差价再优惠给现在的消费者,也不是很有竞争力。”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一位部门主管对记者说。他表示,微车的利润已经很薄,但是如果微车的税率相对下降一些,也不会有再降价的计划。而且,有的企业在微型车生产上已经处于亏损状态,而在销售中拿这一点利润回报给消费者意义不是很大,况且,微型车市场的价格已经呈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长安集团的一位新闻发言人也表示,不会放弃对中高档车型的冲刺,企业都是现实的,微车利润已经很薄,利润较高的中高档车型必然会成为企业追逐的目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也认为,买车只是一次性行为,后续成本对消费者才是大问题。例如燃油税,随着油价的上涨,这个问题才越来越关键。所以,相关的其他措施一起出台才会对市场有明显作用。据徐长明分析,1.6L~2.4L是我国汽车消费的黄金段,但是从消费税新的调整来看,这部分的变化不大,但是,对高档车的发展将是个约束。

  政府发出节约型消费信号

  此次新的消费税调整办法由财政部牵头制定,发改委、商务部、环保总局和国家税务总局等提出修改意见,并已经提出了方案。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美国能源基金会的高级主管何东全博士认为,各种迹象表明,这个政策及其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也是可以预期的,配套政策有可能包括燃油税的改革以及汽车购置税的改革。

  今年众多汽车厂家争相推出高档豪华车。国产凯迪拉克皇冠、新奥迪A6、新宝马3系、荣御等都在今年面世,使国内高档车的数量猛增到数十款。虽然大排量车未必是高档车,但多数高档车的排量几乎都很大。

  新消费税将对高档豪华车提高税率,这个政策等于向投身高档车生产的汽车企业发出了信号:国家引导消费有了实质性举措,如果新消费税一旦实行,面临最大挑战的将是大排量的高档车。这也是继《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制》之后又一个限制大排量车消费的政策。

  不仅如此,政府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鼓励小排量车,限制大排量车。目前汽车消费税的调整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对汽车市场没有大的影响,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有诸多问题已经摆在中国政府面前是不能不重视的,那就是能源的消耗。受到能源问题的影响,燃油税、汽车购置税很可能将相继改革,届时,整个汽车市场都将感受到这种震动。

  本报记者 楼 聃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