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陆风是正式登陆欧洲市场的第一家中国汽车企业。在它背后,还有华晨、吉利、奇瑞等企业正在为进入欧美市场做着积极准备。
江铃陆风作为开路先锋在碰撞门事件中遭遇的一切,对这些后来者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同时也再一次反映出国内标准制订滞后的尴尬局面。但这些都还不是关键所在,更核心的问题是,中国汽车出口至今还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整体战略。
远征欧洲: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
目前,中国汽车出口呈现出的是各个企业各自为战的态势。
从碰撞门事件反映出的问题来看,中国汽车企业要做好的准备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反躬自省,我们是否做好了产品和质量准备。
ADAC的碰撞测验表明,如果中国汽车仅仅是靠价格优势进军欧美,而在产品质量方面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话,道路必定不会平坦。
知名汽车分析师钟师对《财经时报》指出,欧洲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在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标准也是最高的。这就要求进入欧洲市场的企业必须具备过硬的内功。
另一分析人士则表示,欧美的产品责任法规非常严苛,处罚极其严厉。如果国产汽车在国外因质量问题造成事故的话,后果会相当严重。
其次,要做好前期市场准备。比如提前做好本地化适应性测试、接受相关检测等等。
国际汽车巨头在向中国出口汽车时,往往会进行数万甚至数十万公里的适应性测试,并提前通过国内的相关检测。
一位分析人士对于陆风没有未雨绸缪的意识颇为惋惜:“既然在ADAC发布报告后仅半个月,陆风就能通过TUV的测试。那它为什么不早一点走这一步?如果陆风先期就通过了TUV的测试,情况就不会像现在这么被动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中国企业必须建立起符合国际市场竞争游戏规则的思维方式和对话方式。
ADAC的报告甫一抛出,国内业界立即出现了“阴谋论”的呼声。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咨询事业部总经理陈育松指出,“我们对ADAC的做法挑不出什么毛病,因为他们对其他的产品也是采取同样的做法。”
陈育松认为,如何达到欧美市场严格的非强制性标准,比去论证是否是“阴谋”更为重要——在欧美市场,消费者对于这类非强制性的检测、调查结果非常认同,如果检测结果不理想,将会对销量以及日后的生存产生极大影响。
在对话方式方面,江铃陆风的官方表态则是质疑报告的公正性,强调自己“通过了国家轿车监督检测中心的严格测试,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上市三年来,陆风汽车无论在苛刻的专业越野比赛中还是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复杂路面上,均经受了安全性考验,获得消费者的一致认可”。显然,这种声音在国际市场上很难收到理想效果。
知名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以陆风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显然还没有做好进军欧洲的充分准备。现在试探性的进入虽然未尝不可,但如果最早进入的企业没有打开局面,并给欧洲客户留下了一些负面口碑,那么受到损失的将会是中国汽车这样一个整体概念。”(陈晓鹏)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