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年内消费者购车意愿有望较大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 09:37  中国汽车报

  9月,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转机的月份。经历了7、8俩月的销售淡季后,又将迎来“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然而,市场还是火药味儿浓浓的,虽然比最低迷时期有所好转,但市场持续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主要表现为产销冷热不均,新增库存明显集中在少数企业身上。6、7、8月份全国轿车再度持续出现产大于销的现象,市场表现也远没有统计数字显示的那么乐观,这就不能不使人对车市的希望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车市的好坏最终还是取决于消费者,要寻找答案必须先了解广大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对目前购车时机的评价上,认为好的消费者是3.8%,比较好的是30%,而认为不太好的是18.9%,不好的则是5%,认为不好也不坏的消费者仍然是最多的,比例占到了37.1%。 在对汽车消费环境满意度的评价上,认为基本满意和不太满意的消费者则几乎各占一半,选择非常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都只占很小的比例。这也说明目前汽车消费环境的一个特点:总体上在改善,但是某些方面改善很小,或者说是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这让很多消费者感到不满,故而认为目前购车时机还不成熟。

  另外,最近上海市顾客满意度评价中心对来自社会各方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汇总统计,对225份有效样本进行了分析,得到的数据如下: 家庭月收入情况直接反映购车需求,通过调查分析,月收入高于15000元的家庭购买汽车的愿望占50%以上,月收入在3000~15000元的家庭3年内有购车愿望,这部分群体占25%,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也有5年内买车的打算。

  从打算购车者的年龄段分析,一年内有购车想法者以25~35岁居多,3年内有购车愿望者在25~60岁各基本年龄段都超过30%(均占各年龄段之首),而5年内有购车打算的多为现今25岁以下的年轻人,反映出汽车消费的潜在形势。

  接受这项调查的市民从职业层面看,企业员工占了60.45%,离退休人员占9.78%,事业单位员工占7.11%,公务员占6.22%,其他职业层面的各占一定比例。

  由于当前汽车市场上的供大于求以及国产汽车价格的下降,有购车意向的受访者已经将购车预算从去年的16.5万元减低至13.5万元,下降18%。所有受访者中,25~35岁、家庭平均月收入高于5000元的受访者购车预算相对较高,达14.5万元。

  虽然我国轿车的总体价格一直在下降,但相对于居民收入水平来说,汽车价格仍然偏高。目前,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约为发达国家的1/20,但同类汽车的价格却为发达国家的1.5倍,车难卖了,钱难赚了,这就是今天的现实。

  调查同时显示,76%的私有车主不考虑更换新车,仅8%称将在5年内考虑更换。仅12%有购买意向的受访者通过银行贷款买车,较去年下降8个百分点。超过70%有购买意向的受访者称将一次付清购车款额。

  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进行购车选择时,对汽车性能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虽然“物有所值”仍然是影响潜在购车者的首要因素之一,但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已经由36%降低至18%。同时,品牌因素也由去年的17%降低至10%。随着市场上大量涌现的汽车品牌、型号以及版本,购车者正变得更加挑剔并且倾向于汽车的功能性特点,汽车性能(11%)、安全(10%)以及外观设计(9%),均是购车者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汽车的信息来源方面,互联网在影响消费者在汽车购买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4%有购车意向的受访者称在网站上搜索信息,比去年增长8个百分点。传统媒体(27%)、亲友(21%)以及广告(14%)同样是受访者购车的信息来源。与此同时,汽车经销商的作用并不明显,仅5%有购车意向的受访者称进行购车选择时将咨询经销商。

  在问及消费者不满意的方面上,71.8%的消费者选择的是税费过重,选择车价过高的有45.2%,选择交易手续复杂和道路建设滞后的分别是34.2%和27.4%,可以说,税费是消费者眼中的重中之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税费下调比车价降低更为紧迫。另外,我国目前的汽车消费环境也是阻碍消费者购车热情的原因之一。

  解读以上这一组并不枯燥的数字可以看出,近期车市形势不容乐观,“金九银十”销售旺季难以热起来,但是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愿望3年内将有较大增长,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李 蘅)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