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凌琳
2005中石化F1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今日正式开赛,其对各个行业的带动模式也将走向成熟。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F1对国内众行业的带动效应不容小觑,但在F1在华举办的第二年,观众日趋理性的时候,这种经济效益有待理性重估。
人气下降与反常的成长曲线
虽然与去年相比,今年前往现场参赛的观众在人数上有数万的差距,但仍将有11万人次前来观看F1,人气必将拉动各种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F1在中国的发展“无忧无虑”。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主任何健民认为,“虽然根据成长曲线的原理,一般情况下第一年火爆的商业活动,随着其知名度的提高,第二年会比第一年更好,但这种情况到了F1这里就出现了反常。”
他认为这主要是受制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F1作为后工业化社会的产品,必须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后,大家都拥有汽车,并把赛车当作一种娱乐项目时,才会热衷于这项高消费的产品。而就中国目前的平均消费水平而言,必将导致F1人气的不平稳,从而影响其对整个社会产生的效益总量。”
事实上,今年F1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去年相比已经出现下降了。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F1上海站赛事期间,仅入境人数就达5.5万余人,不少宾馆早在开赛前的一两个月就全部客满,并开出了“天价”客房。何健民表示,虽然据其统计,去年F1期间上海的酒店并未全部爆满,三星级以上的客房出租率只有76%左右,总体没有超过80%,但这一数据对于今年而言还是很高的。《每日经济新闻》在开幕的前一天致电沪上一些四五星级酒店,据称其房间并不紧张,有的空置率竟高达50%。
何健民特别表示,酒店的预订情况并不足以表现F1给上海经济带来的影响。“对F1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影响,还应该从两个角度去审视,一种是顺带去看的,一种是专门来看的,可见前者不能算是F1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中国的旅游淡季是在12月到3月之间,所以10月份本来就应是酒店行业经济效益较好的时候。”
最近两天,来沪观看F1的人群陆续抵达。根据有关统计,去年境外游客总数为319万人次,人均消费643美元,带来外汇收入20.53亿美元,约四分之一用于餐饮和购物。根据主办方的统计,今年入境观看F1比赛的人群要多于去年,但从消费结构上看,由于这些境外人士约四分之一的消费用在餐饮和购物上,而且一般主要在赛场内消费,如在F1官方指定的F1商品和食品区域消费,而这些收入又由FOM(F1经营管理公司)所得,与上赛场包括整个上海经济都没有大的关系。
“小众京剧”与商机的深度挖掘
其实,随着F1在中国知名度的提高,它引发的新商机也在显现。如旅游市场,根据一些媒体报道,今年就专门有一家新加坡的公司,把到中国看F1作为对员工的奖励,以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今年上赛场还推出了众多的赛车运动项目,如全锦赛、摩托GP、V8等,都将为上赛场带来新的收入。
但即便如此,F1可能带来的规模经济与大众类项目还是无法比。“迪斯尼是一项大众的娱乐活动,就像流行音乐,而F1始终是小部分富人的娱乐活动,是京剧。”复旦大学复奥体育产业中心的裘理谨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数据表明,美国迪斯尼一年吸纳游客可达1700万人次,东京迪斯尼可达2200万左右人次,F1显然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因此裘理谨建议,为了进一步发展F1,上赛场一方面要将赛事娱乐化和大众化,更重要的是对于F1的稳定客源要深度挖掘,“一个地方只有1万人,十个地方就有10万人,除了在上海、北京、纽约、东京等大城市寻找客源,还要开发长三角和一些二三级城市的客源,另外在营销方式上,要从大规模营销转到聚集营销,以唤起这部分客户的专业兴趣,使F1每年的客源有一个基本量的保证。”他说。
他同时认为,F1给中国的很多企业带来了商机,但现在有一个很不合理的现象,就是在上赛场不遗余力推广F1形象的同时,这些企业却袖手旁观,不懂得利用机会推广自己的品牌。幸运的是,今天即将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F155年历史上第一次高峰论坛,体育营销界的权威人士将对企业如何利用F1商机作出解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