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讯(记者 于江)今年4月公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已在10月1日起正式执行。记者了解到,从今年开始,宝马奔驰等几大汽车品牌都开始了销售网络的整顿,对其经销商重新进行评估授权。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如果政策执行得严格,肯定是对车市的洗牌;但如果执行得不严,对车市来说就是不痛不痒。
没有授权照样卖车
对那些没被授权的小经销商来说,似乎大限已到。“十一”之后,未获授权的经销商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成为二级经销商,要么被淘汰出局。然而,随着大限的迫近,与现实情况相比,不少人预测的车商大逃亡景象似乎略显夸大。
“10月1日到了,一些人担心的车商含泪退市景象并没有出现,”市总商会汽车销售服务业商会秘书长张冬肯定地说,“即使没有取得资质的经销商,也很难在‘十一’之后被快速清空。”
张冬对记者表示,其中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各地的具体情况复杂,执行及监管力度各不相同,有的地区比较规范,但也有地区未必就能“令行禁止”;二是汽车产业与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密切关联,即使有的经销商没有取得品牌,对于这些车市的“主力军”,想必也不会猛烈打压;三是当前一个时期,各界都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执行程度持有一定怀疑,不少人估计《办法》会前紧后松,在实施初期管理比较严格,但过一阵仍有可能回到《办法》颁布前的状态。
厂商默许无授权卖车
“十一”以后,如果还有无资质的杂牌经销商继续卖车,厂商会采取什么动作?张冬预测说,从实际需要出发,汽车生产商很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争取份额是第一要务,同样能帮助自己把车卖好,谁会傻到把自己的兄弟赶尽杀绝呢?”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尤为普遍。据张冬介绍,辽沈地区的汽车品牌销售还解决得比较好,这几年来,在沈阳、大连等城市的有形市场,经销商从一开始就实行“一品一位”的品牌经销模式,经销商必须得到厂家或4 S店的授权才能上马。然而在全国范围,这个问题就比较显著。国内不少汽车生产商的规模本身就不大,它们长期依赖杂牌车商的销售网络,才得以布及全国,要他们在“十一”之后对销售网“一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今年以来国内车市的凝重现状,也在阻滞有关规定的推进步伐。“大限的意义是透出信号,目的在于引导经销商在今后一个阶段努力转变,以适应新的形势。但对目前整体市场而言,不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张冬说。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