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缓解城市道路拥堵行车难 不妨以“静”制“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 08:19  人民网-市场报

  国内汽车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而道路建设里程每年增幅却仅为3%-5%,车路供需矛盾日益激化。通常情况下,机动车10%的时间在路上走,90%的时间停着。有关专家提出,大力发展静态立体车库,让更多的汽车“退路进库”,是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和行车难的一条有效途径。

  停车占道加剧交通拥堵

  “有车开不动,有车没处停”已经成为困扰有车族的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多,城市堵车现象日益严重。资料显示,中国600多个大中城市的道路总长不足20万公里,却容纳着50%的机动车,支撑着70%的社会经济运行。近年来,国内汽车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而与此同时,道路建设里程每年增幅却仅为3%-5%,车路增长供需矛盾日益激化。据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小明介绍,随着机动车的增多,北京市二环路已经超饱和,比如西二环的设计通行能力是9000辆,现在已经达到1.1万辆。市区四环以内的道路面积率只有12%,北京市按照规划最多也只能达到18%-20%,但是一般发达国家的道路面积率都在30%以上。

  专家表示,2010年前,中国的汽车还将继续保持10%-15%的增量,但这几年修路的增长力度无论如何不会达到10%的增速。除了车辆增多导致交通拥堵,停车占道也是造成堵车的另一主要因素。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许多道路两侧都划有大量停车位,从而降低了车辆的行使速度和道路的通行能力。据北京市统计局数字显示,到2004年末北京市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87.1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为129.8万辆,而目前全市各类机动车夜间停车位加起来仅80多万个,缺口高达50万个。

  按照规划,公共停车位的数量要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30%,现在北京的整体规划停车位的数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甚至不足15%。专家预计到2010年,北京汽车保有量将超过400万辆。按每辆汽车20平方米停车面积来计算,需要0.8亿平方米的停车场,接近北京四个老城区的面积总和。

  退路进库“平方”变“立方”

  针对传统的重视动态交通管理轻视静态设施建设的交通治堵思路,有关专家提出,要“以静制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让停在路边的汽车“退路进库”,以拓宽城市道路的行车空间。

  中国重机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会长任伯淼表示,促进我国停车产业的发展,机械式立体停车是停车改革的方向。由于城市土地越来越昂贵,很多城市已是寸土寸金,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来满足停车位的需求是不现实的,现代化的立体车库可大大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份的68个城市,建设了立体停车库1000多座,2004年停车泊位达到车位13万个,并以50%的速度发展。

  在交通科学中,起点和终点都有停车的要求,因此停车泊位与汽车的增长之间存在着非常微妙的关系。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停车泊位,机动车的增长下降到10%。随着2003年取消停车泊位,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上升至17%-20%。控制停车泊位的数量确实可以控制流量。一般情况下,机动车10%的时间在路上走,90%的时间停着,而政府往往重视动态交通管理,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静态交通建设。大力发展静态的立体车库,让更多的汽车“退路进库”,是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和行车难的一条有效途径。

  谁来为停车经济埋单

  就全国范围、尤其是在车辆集中的大型城市来看,停车位缺失的状况普遍存在。广州目前停到停车场内的汽车数量大概只占广州市汽车总量的37%,剩下63%的汽车都停放路边随时等待罚单;在上海,一个停车位甚至已叫卖到30万元。迹象表明,今后国人的停车成本可能会提高很多倍,这正是所谓“以静制动”的原则。

  上海从今年3月份就开始增加停车的费用,路内停车,第1小时15元,以后每小时10元。这样算来,如果开车上班,一天8个小时,那就是85元,加上夜里小区停车至少也要5元,加一起就是90元。一个月下来,仅停车就要花掉仅3000元,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实在是一项不小的开支。有人预计,这种停车计费方式将有可能使一些人放弃买车的念头。据了解,继上海之后,北京市也将陆续控制城区内车位的数量,并且逐渐增加停车的费用。以此来鼓励有车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城市中心区,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从发达国家解决交通的办法来看,很少有国家会对机动车的保有量进行限制,多数都是对流量进行控制。新加坡市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拥堵是世界出名的,后来在高峰时期出入城区要花3新元(约人民币11元)购买临时牌照,2002年开始对市内44条拥堵道路实行高峰时收2新元、低峰不收费的措施。这种经济调控方法换来了城市街道的畅通。一项数据表明,开车出行所占用的道路面积是乘公共交通车辆出行的5倍。在日本,虽然多数家庭都有车,但很少有人开车上下班。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开,恐怕就没有多少人愿意买车放在那儿,再为它空付停车泊位费了。

  世界银行专家说,一个人开一辆私人汽车所需的能源是他乘坐公共交通车辆所需能源的10倍。如果让机动车主自行承担所占用公共资源的费用和为机动车产生的尾气“埋单”,那么机动车流量会得到一定控制。

  本报记者 杨曼 董颖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交通安全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