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铃木介入 昌河与哈飞整合计划再度增添变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30日 07:29  中国汽车报

  2004年年底,中航二集团专门成立了汽车事业部,统管哈飞和昌河的整合事宜,提出了“决策、规划、研发、采购、营销和对外合作”的“六统一”战略,最终完成产权和资产的整合。但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很难看出整合的实质进展。

  9月20日,日本铃木株式会社社长铃木修一行人来到庐山脚下,出席昌河汽车九江发动机工厂的落成典礼。随后的几天,他们一行还赶赴景德镇昌铃公司和合肥昌河工厂进行考察。来自昌河内部的消息称,铃木修此行的重点在于与昌河汽车商谈合肥和九江工厂的合资事宜。

  铃木修精心安排的中国之行给人以充足的想像空间,也让从2003年开始的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以下简称中航二集团)主导的昌河与哈飞“联姻”一事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铃木介入给整合带来变数

  自2003年以来,昌河与铃木走得越来越近。从双方斥资22亿元打造九江新工厂,生产铃木全球产品战略中的K14B发动机和“利亚纳”轿车,到铃木将YK5和APV等MPV车型源源不断地供给昌河,铃木正将昌河汽车作为中国的“根据地”,进行新一轮的战略布局。昌河汽车总经理蔡速平曾经告诉记者,昌河将实施与铃木公司全面合作的发展战略,积极整合景德镇、九江、合肥三处生产基地的资源,实现“产品开发、生产协调、配套供应、营销体系、市场拓展、战略规划”的“六统一”,推进“大昌铃”战略。

  “六统一”,多么熟悉的词汇。2004年年底,中航二集团专门成立汽车事业部,统管整合事宜,提出了“决策、规划、研发、采购、营销和对外合作”的“六统一”战略,最终完成产权和资产的整合。时至今日,我们从表面上似乎很难看出整合的迹象:两家的车型处于同一细分市场,营销体系各自为政。有人分析,根据目前昌河与铃木的谈判,昌铃公司有可能在年底被收编进昌河股份,而铃木很可能持有上市公司一半的股份。随着昌河对铃木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昌河与哈飞的“姻缘”将愈加貌合神离。

  中航二集团:整合正在积极推进

  本报记者致电中航二集团车辆部,刘赪部长对此不愿多说,但他否定了“整合搁浅”的传言,强调“双方整合一直在积极推进中”。他认为,昌河和哈飞各自都在进行非常重要的事情,如国际战略合作,因此,目前尚不具备整合的成熟条件。中航二集团一位处长告诉记者,所谓“成熟条件”就是指“六统一”战略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步地实现,“现在双方在上层领导决策和规划以及采购领域的整合条件相对成熟,因此这几方面的深层次整合正在进行。但研发、营销网络的情况比较复杂,还涉及到合资外方,因此这方面的整合条件还不成熟,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他也承认,昌河与哈飞的整合计划会随着两者与外方的合作进程而调整。

  业内人士分析,研发和销售是南北整合的关键。随着铃木全面进入昌河汽车,整合的条件将越发难以成熟。

  哈飞与昌河各执一词

  哈飞汽车的一位高管对整合不太乐观,他认为,把两家硬凑在一起不符合客观规律。而且,昌河与铃木的大合作将辐射景德镇、九江、合肥三地,这给两家整合带来不便。他表示:“去年的整合规划是在昌河与铃木的合作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制定的,现在看来,‘六统一’基本上没有什么起色。”

  昌河汽车办公室主任吴继军对此并不认同,他对记者说,昌河与铃木的合作本身就是中航科工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得到了哈飞高层的充分支持。2004年底,双方领导在景德镇专门就中日合作问题进行商谈,达成了积极促进昌铃发展的共识。哈航集团董事长谭瑞松还亲自出席了九江发动机工厂的落成典礼。

  然而,昌河内部也有人透露,事实上,两家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不敢将昌河和哈飞汽车摆在一起卖。由于整合细节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昌河当前的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与哈飞的外部整合上,而是着力将昌河股份和昌铃公司的整体规划、产品研发、资金运作、销售和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内部整合,向国际品牌靠拢。明眼人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国际品牌指的是铃木。

  面对记者,昌河的一位高管说:“即使未来整合到一起,我们也希望保持各自的管理方式,南北互通信息、规避研发风险、降低采购成本、实现营销网络优势互补。”

  企业整合要遵循市场规律

  新汽车产业政策对汽车业的整合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划思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但同时强调,企业联盟的组成基础是市场规律,目的为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业内专家认为,企业整合不能单纯为做大而进行简单拼凑,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更要多考虑互补性,尽量达到1+1>2的效果。如果仅仅靠行政手段一厢情愿地组成企业联盟,意义不大。

  这位专家指出,整合本身就是市场行为,首先需要真正拥有自主权的企业实体的参与,在充分尊重企业愿望和意志的基础上考虑整合后给双方带来的利益和发展机遇。但就目前我国国情来看,由于多数企业还属国有控股,考虑到稳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统一部署等因素,国家不可能完全让企业自己去谈整合。“但政府要引导而不是主导,要为企业服务、进行协调而不是做企业的‘婆婆’;同时,企业本身也必须立足现实,长远规划,按照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来整合现有资源。”

  本报记者 王 馨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