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治理车轮下的腐败 将公务车标准降到10万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9日 10:18  经济参考报

  眼下,公务车的奢华、腐败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之一。舆论注意到,全国目前的数百万辆公务车,每年需要使用财政资金三四千亿元。而且公务车使用追求豪华、气派、大排量,甚至公然超标采购已经成风,加之公车私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由此导致每年一千多亿元的财政资金化公为私,舆论对公务车的诟病由此产生。

  笔者以为,“车轮下的腐败”实际上出在两个环节:公车私用属于使用环节;奢华、超标出在采购环节。在使用环节,各地治理办法层出不穷,但应对之策也千奇百怪;在采购环节,则还是10多年前的一条规定在起作用。

  1994年,中共中央出台规定,制定了公务车采购标准:部长级干部配备排气量3.0升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副部长级干部使用排气量3.0升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汽车;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也确认了这一标准。

  我和同事们经常议论这个标准,大家都觉得这个标准用了10年,有点老了,应当变变。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当年汽车市场品种少、价格高。譬如排气量2.0升以下的无非桑塔纳捷达寥寥几种,最低配置的也要十几万一辆,还不好买;现在则不一样了,品种极其丰富,价格降幅很大,像一度被地市尤其是县乡当成公务用车主力的桑塔纳和性能丝毫不逊色的奇瑞,价格都在10万元以下。

  市场变,标准理应随着变。怎么变,就出现了意见分歧。大多数老百姓普遍觉得公务车不应当用排气量这么大、这么贵的车。但也有人得出相反的结论,认为这个标准代表的是当时的汽车消费水平,这在当时肯定属于中上水平,要保持这个消费水平,现在的公务车还应当提高标准,譬如一般公务车就应该由25万提到四五十万元的水平,实际上,许多地方已经在这么做了。在基层,处科级干部坐奥迪别克专车实在是司空见惯。还有人则持不变论,觉得这个标准很好,起码没有水涨船高,客观上起到了抑制公务车采购额盲目增长的作用,没必要变。

  由于老是在采购标准和汽车市场发展的关系上面打转转,几种意见难以统一。可是换个角度想一想,干吗要将自己限定在自己划的框框里想问题呢?公务车和汽车市场发展是有联系,但它却更关乎党风廉政建设,关乎社会风气,关乎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公务车是干什么用的?无非就是代步工具,是为了提高执行公务的效率。公务车根本就不应该成为讲舒适、讲排场、比阔气的工具。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率先垂范,要树立起政府的廉洁形象,要使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广大人民群众更迫切需要的医疗保障、教育等上面,公务车改革迫在眉睫,而少花点钱买公务车应当是最容易做到的。目前十来万一辆的小汽车是进入家庭的主力,可见这个价位的车子应当能够满足代步的基本需求,那么公务用车政府采购为什么不能随随“大流”,主动向这个标准靠拢呢?譬如10万元,行吗?10万不行,12万呢?15万呢?总归是省一点是一点吧。当年公务车必须要用国产车的政令一下,不是就雷厉风行地执行了吗?

  本来这个问题不是个问题。因为10万也好,15万也罢,本就含在现行的采购标准之内,但在执行时,谁会主动去买便宜到10万元的公务车,对标准还不是“就高不就低”。由此可见,调整现行公务车政府采购标准,很有必要。

  当然这仅仅是个治标的办法。专家们的共识是,治理“车轮下的腐败”,各种防止公车私用以及降低采购标准的办法,都只能治标,治本之策还在于进行公车改革,尽可能减少公务车的数量并严格使用。但专家们又说,公车改革是个渐进的过程,短时间内还难以在全国大面积铺开,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每年小汽车的政府采购金额都在200亿元左右,我们总不能明知一项规定在糜费公帑却听之任之而无所作为吧?(刘冬冬)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