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茂元-墨菲时代到陈虹-墨菲时代再到丁磊-高博文时代,上海通用中外双方高管的手握得愈加紧密,而上海通用对于合资双方的“平台”意义显然正被空前强化。
本报9月初从接近上海通用汽车高层人士处获悉,在母公司上汽和通用汽车双方的支持下,通用中国目前负责在华管理的萨博(SAAB)品牌即将被上海通用接管,双方正在就此事的细节进行规划。
事实上该项目推进的程度超出了本报的预计。两周之后,本报得到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全盘合作强化的方案——上海通用汽车于近日正式得到国家商务部关于同意其增加汽车分销经营范围的批复,可作为通用汽车公司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以及萨博品牌进口车在中国的授权总经销商。
SAAB “注入”上海通用
“关于上海通用对于通用汽车中国萨博(SAAB)品牌的接管,应该是和他们近年的规划方向吻合,在最近正式敲定。” 上述知情人士本月初对本报透露,“上海通用今后将代替通用汽车中国独立运做这个项目,他们的方向很明确,就是股东双方倾向于将国内国外资源整合最大化。”
9月21日左右,本报从这位人士处获悉,商务部于8月22日正式批复上海市外资委,同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关于增加汽车分销经营范围的申请。
本报了解到,根据商务部的批复,上海通用的经营范围被扩大,可作为通用汽车公司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以及萨博品牌进口车在中国的授权总经销商,从事上述品牌的进口整车及其配件、国内批发业务及政府采购、集团客户的零售业务等。
至此,通用汽车中国萨博(SAAB)托管一事轮廓已经清晰,上海通用成为第一家正式获得商务部授权经营进口车的合资汽车公司。
“萨博(SAAB)最终将纳入上海通用的体系,和其他三大品牌一样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包括其销售渠道、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将由上海通用通盘考虑,但现在还没有具体时间表。”上海通用内部人士称。
通用、上汽合作新阶段
“我们内部对此的立场很明确,这么做主要是考虑支持合资企业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这也是我们致力于提高合资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承诺的具体体现。”尽管失去了萨博(SAAB)的在华管辖权,通用汽车中国一位员工仍对记者平静地表示。
对于萨博(SAAB)注入的原因,一位熟悉通用汽车中国和上海通用的汽车分析师对本报分析,上海通用汽车多年来通过对国内外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在别克品牌的经营上成绩显著;去年启动了多品牌战略,凯迪拉克、雪佛兰的发展势头很好。
“从目前反馈的信息看,母公司双方对上海通用汽车的经营能力和经营业绩表示出高度的信赖和认可。”这位人士称,“具体而言,光靠凯迪拉克这样一个个性十足的高端品牌不能完全覆盖细分市场,上海通用很需要萨博(SAAB)这样新的品牌去满足高端细分市场要求,今后甚至可能还会有新的品牌加入。”
历经胡茂元-墨菲时代、陈虹-墨菲时代到丁磊-高博文时代,这些在上海通用的中外股东代表们将彼此联姻计划逐步推进。
萨博(SAAB)注入上海通用显然意味着一个上汽、通用新时代的开始。
事实上在其之外,人们还可以看到上汽和通用合资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正在承接更多项目,同样是双方合资的上汽通用金融公司也开始不断在全国扩张,上海通用更是成为双方整合国内制造基地的平台,北盛、东岳基地不断得到强化。
后合资时代的渠道基调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严峻的市场行情之下,中国的合资汽车公司们正处在微妙的分水岭,股东的态度正出现“东风悦达起亚”式和“上海通用”式的两种版本,或者更加离心,或者愈发向心。
而从商务部给出的“上海通用新增进口车业务”方案则可以看到,管理层鼓励由合资公司主导“国产车进口车两网合一”的折中模式,而非中方主导或者外方主导模式的其中一种。
上海通用汽车给本报的书面采访回复中显然有值得回味之处。“业务经营范围的扩大,结合商务部出台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有利于上海通用汽车对旗下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以及萨博品牌、产品和服务统一的整合管理。”
人们总是担心进口车的售后服务质量出现问题,类似的砸大奔事件都是出现在进口车市场,由于实力有限、短期利益至上,其中以进口车商代理经营的模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而进口车渠道统一将成为一个潮流,最明显的案例则包括奔驰削权三大内地总代理、整合国内渠道,福特高档车集团也有意将其在中国市场的总代理资格收归PAG中国。
而无论是被跨国公司的游说势力打动,还是从考虑消费者利益出发,商务部、发改委、工商总局等联合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显然也倾向于同品牌的进口车和国产车并网的管理模式,由谁来主导则成为争夺的焦点。
和选择散乱的进口车商们相比,类似上海通用这样庞大的合资公司显然成为总代理合适的人选,可以肯定今后将有更多“上海通用式接管进口车”的事件上演。
由合资公司主导“国产车、进口车两网合一”的折中模式,即使在进口车大量涌入的未来,也能保证中方分享更多进口车的利益;而在进口车已经更倾向于边缘化而无法与国产车抗衡这样的前提下,对于外方而言,无论是从运营成本还是长期战略的考虑,选择合资公司做总代理都不失为体面的决定。本报记者 王亮 上海报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