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到底是不是大众化商品,这个看似上个世纪90年代就解决了的问题,最近却一直在笔者的脑海里纠缠。要说不是吧,低至两三万元的车型早已不是新鲜事儿,刚毕业的甚至大学生买车的,也早有耳闻;要说是吧,每升4.26元的油费也让人不好消受,更何况,就现在这个价,都还是“倒挂”,“倒挂”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赔本。也就是说,如果国际油价还“噌、噌”上涨的话,突破5元钱每升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当然,养车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看看停车费吧,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减少污染,不少城市纷纷调高停车费,据说上海有些地方10元/小时都不一定能打住,停车位的紧张也让不少有车族为之焦虑。加上每年的维修保养费用,有人保守的估计,一辆车使用几年的费用基本上相当于这辆车的价格。
北京车多,多到什么程度,一种形象的说法是,如果把北京所有的汽车一辆挨着一辆排开来,整个二环以内的地面都将被覆盖。具体的数据是,北京平均每天新增机动车1000辆,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250万辆,其中,私人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65万辆,驾驶员总数达373万人。
车多,带来的就是用车效率问题。据说,现在很多有车族宁愿选择把车“供奉”在车库,乘坐地铁上下班。因为20分钟的车程,有可能需要走上1个小时甚至更久。也有人说这其实是件好事,说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真正的汽车时代。“看看人家汽车大国美国、日本吧,开车上班的比例并不高。”
有一组漫画非常有趣:一边是私家车排成很长很长的队伍,动弹不得;一边是大家坐着公共交通出行,道路畅通无阻。这幅漫画,意在劝说人们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但反对的声音立即四起:“买了不用,岂不浪费?”
于是,当销量直线上升、汽车厂家脸上笑开颜时,能源专家却紧皱双眉,高呼“能源危机即将到来”。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的表现,给足了能源专家“面子”,其强劲的增长速度,大有“不破不立”的架势。根据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最新报价,原油价格已突破70美元的心理关口。
说到底,油价上涨,最直接、最根本的受害者还是我们的普通消费者。只是,可怕的噩梦似乎远没有结束,听说过“物以稀为贵”,没想到,翻过来也成立,即“物因贵而稀”。
广州、深圳的油荒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当很多人在探讨“能源紧缺危机”时,更多的人却在为不能买更大车型、更大排量的车而发愁。油价终于肆无忌惮地冲开70美元的心理关口,这反而给了不少专家大放厥词的机会:油价上涨不会改变中国汽车的快速发展,10年之内,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1亿辆。
汽车市场患了“更年期综合征”,这在当年的美国、日本,是否也曾发生过?
黄少华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