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信息:国内许多城市的道路容量增加空间还很大,公共交通严重欠发达,交通管理方式落后、效率低下,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先应当针对薄弱环节充分挖潜,之后才能考虑“交通拥挤费”问题。如果跳过充分挖潜的阶段,直接选择征收“交通拥挤费”,显然非常地不科学,不是政府所应为的。许多城市对“交通拥挤费”感兴趣,一是想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抵不住收费的诱惑。其实,交通拥挤费是非常规办法,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不能过分倚重。本来按常规思路,解决交通拥堵需要巨额投入,逐步改善。现在好了,通过开征“交通拥挤费”的方式,不仅不用投入而且还能增加巨额收入。 “交通拥挤费”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解决问题,用不好,反而会误伤自己。笔者以为,在交通设施、交管水平明显改善前,我们没有资格酝酿收取“交通拥挤费”。
信息来源:《目前我们还没有资格征收“交通拥挤费”》20050708《中国汽车报》,作者刘吉涛
在我的记忆中,刘先生这篇文章先是见于《中国青年报》,后来又在《中国汽车报》上发表。文章说的是百姓关注和话题,支持的居多。事实上,最近部分城市要想缓解一下市区(尤其是老城区)的交通堵塞问题,提出要收拥堵费,引来一片反对声。这些反对声很强烈,而且几乎可以说是舆论一面倒。
出现一面倒的情况,似乎就不是什么好事。
中国部分大城市交通堵塞日趋严重,恐怕不是假的。这里头有很多原因,硬件软件都有缺陷,也不是假的。但交通总堵肯定不行,或者说交通越来越堵的情况不能让它发展下去。在这里,笔者想对这些反对收拥堵费的人们说一句:还是冷静一点吧,也该考虑一下政府为何出此下策。既然说城市堵车,就让我们来观察一下中国同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发展与城市交通设施变化过程,想来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政府出此下策也是有原因的。在这里,我用了个比喻来说话,姑且叫做“爆炸速度比较”。
国外汽车发展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在这个百来年历史中,汽车保有量、城市人口、市区客流量也都有持续性的增长,期间还有部分爆炸性增长。于是,伦敦巴黎纽约等等形成了数百万辆的汽车保有量,也形成了数百公里的地铁轻轨,还形成了人们普遍遵守的开车的习惯。在这个背景下,这些城市的交通也还在不停地喊吃不消。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中国人并未因为比别国的人穷而少买汽车,相反,倒是在同样人均GDP“当量”之下,购买了更多的汽车。而且,很重要的是,中国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城市人口、市区客流量增长速度奇快,仅仅十来年出现了大量的汽车。在这个情况下,中国城市的交通压力可想而知。
国外的那些“爆炸性增长”只是常规爆炸,而中国却是原子弹爆炸。可是,在这个原子弹爆炸的时段,中国百姓无论是走路的,骑车的,还是开车的,行为习惯总体上跟不上汽车社会发展速度所需要的文明进程。于是,政府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刘文似乎把这些事情都算到政府头上,不一定客观。
比如在城市建设领域,中国没有哪个城市能够一下子冒出几百公里的地铁,开辟不了几条公交车专用道路。是政府不作为吗?有不少人抱怨政府不积极改善公共交通,可是我们平静地回想一下:在1980年改革开放开始时,谁能有那种先见之明以及以万亿计的资金,在全国所有的百万人级口的城市同时开始建设地铁?如果那时做了这个事,经过25年建设,大约我国的地铁已经能够分担城市客流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这样,路面上的情况会好得多。大家可以上网查一查,国外大都市如东京纽约伦敦巴黎,地铁运载了60-80%的乘客。别人的汽车保有量同汽车行驶量有很大落差,而中国则不然。又比如管理,要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合作。区区几位警察,能管得住大量的闯红灯现象吗?能保证驾驶员相互礼让吗?大家要求政府管理到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已经养成了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收拥堵费不是什么好办法,但有没有比收拥堵费更好的办法?难道我们能在一两年里为每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修建100公里地铁?中国做不到。搁在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也都做不到。国情如此,先别忙着断定中国目前没有资格收拥堵费。
(作者:新浪汽车特约评论员 钟东)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