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作了“不必刻意追求自主品牌”表态后,一些人为他进行了辩解,说是批评他的人误解了龙永图云云。我想,人们是否“误解”了龙,最好用事实来说话。在9月5日举行的一场报告会上,龙永图首度对外界的争议进行了回应。龙说,他并非不鼓励国内汽车业搞创新和开发自主品牌,而是强调国内车企遍地开花大搞自主品牌的时机还远远不够成熟。
我对龙永图的观点表示质疑,众所周知,中国汽车合资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如果说,在合资初期,就强调要搞自主品牌,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那么到现在还时机不成熟,我就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龙永图所说的“时机成熟”了。想想看,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20年。总不至于让一个人幼年坐合资车,到老了还坐合资车,当人家问起原因的时候,还理直气壮地回答:时机不成熟。
龙永图在回应中还表示,当前中国的汽车产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位置,在产业链中上升需要一个过程。目前首要的任务是注意不要割断同掌握先进技术的国外企业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所以首先要让拉着的绳子不断,然后再慢慢往上爬。
以上观点我同样反对,难道中国的工商业,只要“割断同掌握先进技术的国外企业的关系”就活不下来?且不论参与世界经济分工跟加强技术创新,培养品牌并不矛盾,按照这种推理,“两弹一星”是怎么造出来的?航天工业、船舶工业等一些在世界上处于前列的产业又是如何发展和壮大的?事实上,中国汽车业之所以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正是长期不重视自主开发和创新的结果。可以断言,真按龙永图说的“让拉着的绳子不断,再慢慢往上爬”,最后的结果一定不是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到时自然就拥有自主开发的能力,而必然是一步步走上依附型的发展道路,就像今天的拉美国家一样。
如果说,一个小国可以做到不要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而生存无忧的话,那么,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占世界20%的大国,就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跨国公司的善意与恩赐上,至少在战略产业和核心技术上不能长期受制于人,否则就会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附庸。当然,假若觉得当附庸没有什么不好,那自然是另一回事。汽车工业是一种战略产业。它既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又可以带动高精尖材料、工艺等代表一国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的研发。所以,像真正先进的发动机、底盘技术等关键技术是无法引进来的,必须自主研发。这原本是个简单的道理,也不是我们的技术不行,然而,由于“用土地换技术”和“用市场换技术”的思想主导汽车界的开放,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许多既得利益,从而造成今天这样一种局面。
□邓聿文(北京媒体从业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