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汽成功收购罗孚之后,外界传闻颇多,质疑之声一直不断。而南汽方面并没有在公开场合对此作更多的解释。在收购罗孚的问题上,南汽决策层到底是怎么想的?8月19日晚,在南京新世纪大酒店,南汽集团董事长王浩良向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庆文介绍了有关情况。这是南汽高层人士,收购罗孚之后首次面对媒体敞开心扉。同时,李庆文社长就媒体对此事的报道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解惑之一:南汽收购罗孚是一场无准备之战?
“在收购罗孚的整个过程中,南汽一直比较低调,与媒体沟通少一些,这可能是造成许多媒体不理解乃至不支持南汽收购罗孚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今后会注意加大与媒体的交流和信息分享方面的工作力度。”王浩良说,“但是,南汽此举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工作程序之后作出的决策,绝对不是冲动之举。”
王浩良透露,从时间跨度来看,南汽应该是跟罗孚接触最早的,打交道的次数也最多。南汽从2003年就与罗孚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此后双方一直保持着联系与磋商。因此,南汽的技术专家和谈判人员对罗孚的技术、资产与品牌了解的较为透彻,绝不是像一些媒体所猜测的那样没有摸清罗孚底细就贸然出手。
李庆文指出,现在不少媒体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认为别的企业收购罗孚就是好的,南汽收购罗孚就是打没有准备之战。南汽此举之所以万众瞩目,有一部分原因也就在于很多媒体不看好这次收购,认为南汽没有向罗孚的托管者普华永道提出许多约束条件,从而导致收购过程十分草率。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他说:“买卖交易因人而异,公司的战略意图不一样,看好的资产不一样,谈判过程也就必然不一样。”
解惑之二:南汽对罗孚的收购是一场赌博?
对于外界的诸多指责,王浩良表现得非常平静。他说:“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南汽收购罗孚是一场豪赌,还有一些媒体认为罗孚资产没有多大价值。我想说的是,我们收购罗孚不是赌博,更谈不上什么豪赌了。”据介绍,南汽在谈判过程中做了大量的风险防范工作。
至于此项交易的价值问题,李庆文认为是一个不值得讨论的问题。他说:“如果没有多大价值的话,当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去竞购?再说价值的表现是价格,而价格又是由需求决定的。”南汽目前正在有步骤、有计划地消化罗孚资产,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方面借罗孚资产和技术盘活南汽存量资产,另一方面加快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建设,同时拓展生产链条和提高竞争力。
“尽管目前南汽还存在一些困难,但总的来看,我们的发展已经呈现良好势头。”王浩良分析认为,“一方面,南汽在2003年资产重组之后一直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南汽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解放思想、立志改革、创新进取已经成为每一个员工的共识,这是搞好我们各方面工作的重要基础。此外,南汽的员工队伍很优秀,只要有好的理念、机制和体制,他们的潜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南汽振兴的奇迹就能创造出来。”
解惑之三:南汽无力重组与整合罗孚品牌?
李庆文认为,不少媒体关于南汽无力重组罗孚的结论缺乏可靠的事实根据。从长远来看,这种舆论导向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南汽方面也表示,收购之后的整合风险肯定是存在的,但有风险才有回报,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只要南汽能实现观念转变,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大胆创新,肯定能够重组成功。
“南汽将会遵循‘开明、开放、诚信、合作’的理念推动这项工作,这也是南汽树立企业新形象的共识。开明才能合作共事,开放才能强大起来。”王浩良告诉记者。他认为,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南汽一家企业的问题,而是事关整个民族汽车产业的前途和未来。当前中国汽车业正处于“春秋战国”时代,竞争非常激烈,跨国公司正在步步紧逼中方底线,并从诸多方面影响甚至主导国内汽车业的重组进程。中国汽车企业必须敢于走出去。李庆文认为,“企业与企业不仅是竞争对手,更应是合作伙伴。特别是对于汽车这样关乎国家战略的产业,我们更应形成合力,共同为南汽出谋划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关键要看南汽领导班子能否按照国际化、市场化的理念走下去。南汽这次收购是个大手笔,如果运作得好,将会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乃至发达国家研发和生产轿车。
南汽现在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古语云,‘置于死地而后生’,南汽正在广泛动员,激励全体员工的士气,为南汽的未来同心协力、奋力一搏。
南汽,志在必胜。
本报见习记者 谢光耀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