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组图:双龙遇傲龙 雷斯特国产前夕遭遇曙光模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8:32  每日经济新闻

  

被模仿者:上汽双龙雷斯特

上汽双龙雷斯特车型资料  

曙光傲龙CUV车型资料  组图

    专家警告:简单模仿不利于企业发展创新能力

  如果一款车被模仿,不是其品牌和车型太知名,就是它太有市场。在SUV领域,继宝马X5、本田CR-V丰田RV4等之后,即将国产的上汽双龙SUV雷斯特也遇到了这一问题。酷似雷斯特的模仿者是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曙光傲龙。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在曙光上海的经销商处看到了外型酷似雷斯特、车型编号为DGT6480的曙光傲龙。该车前车身除了雾灯的形状、前脸格栅处略有区别外,其它细节几乎与雷斯特一模一样,后半身的差别也不大。据现场的销售人员介绍,两车在外形上侧面线条完全不同,但不可否认,粗看时两车的整体外形十分相像。当然,由于两款车在价格和档次上的不同,相对而言傲龙略显粗糙。

模仿者:“李鬼”曙光傲龙CUV

  曙光汽车宣传部负责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也承认傲龙的设计借鉴了双龙的外型。“国产车目前在设计上的水平不高,我们在设计傲龙时确实借鉴了雷斯特,但我们有自己的技术人员,也经过了自主研发,虽然外型很相似,但是如果你仔细看,车两侧是完全不同的,还有内饰,我们借鉴了欧洲和日本的一些车型,总体来说,这款车我们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在生产前通过了国家公告申报。”他说。

  他同时表示,由于傲龙与雷斯特不属于同一档次车型,所以两者之间不会形成竞争,不会让消费者混淆,对雷斯特的国产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上汽早已知情

  据了解,早在今年3月份傲龙上市时,上汽股份就对这款外观酷似雷斯特的车有所耳闻,“韩国的设计师和上汽股份的相关人员还到辽宁厂家去看过。”一位上汽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

  上汽股份公关部相关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了这一点。对于雷斯特被模仿一事,该人员表示:“傲龙与雷斯特不属于同一档次,对市场没有影响;而模仿对象选择雷斯特,恰恰说明了雷斯特很有吸引力,在韩国的SUV领域双龙是专家,外形特别漂亮。”

  但当《每日经济新闻》询问上汽是否会就侵犯知识产权提起诉讼时,该相关人员选择了沉默。

  事实上,在我国的汽车工业领域,模仿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一提起模仿,汽车厂家往往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鲁迅曾经提倡过‘拿来主义’,我们是取其精髓、去其糟粕,韩国、日本的汽车工业都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相关法规中,汽车之间的被模仿也很难界定。“如果仅凭样子相近,那福特可以起诉所有的车,因为所有的车样子多少都会有点相似。”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的吴东律师开玩笑似的说,“根据国外的标准,对外形设计判断的标准在于是否让普通消费者产生误认和混淆。目前我国的主要判断依据也是看实质性部件和外观,但判断标准比较模糊,所以目前汽车企业间起诉的不多,诉讼成功的更不多。”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蒋晓伟也表示:“目前侵权方面的法律纠纷是不告不理,诉讼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取证,由于是谁主张谁举证,所以对于被侵权汽车企业而言,一般都不愿意花这些代价。”简单模仿损伤企业创新能力

  吴东律与蒋晓伟均表示:“学习借鉴和抄袭是不一样的,法律并不保护不正当竞争,车型是汽车企业花巨额代价的研发产物,其他企业在使用时应该付出一定代价。”

  蒋晓伟特别提到一点,“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度过了30多年前那个蹒跚学步的阶段,一味依赖所谓的借鉴、学习,就会失去创新的能力。其实很多企业并不是缺乏自己设计能力,但却不愿意去创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拿来主义’相对而言成本更低、更省时省力省钱,更能满足眼前的利益。”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此前很多企业为了在短期内打响新车品牌,甚至在发布新品时便主动透露该款车与哪辆国际名牌车相似,甚至期望挑起这些国际巨头的诉讼,以提高该车知名度。

  但引人深思的是,在汽车领域的“拿来主义”,迄今为止“拿来”的只是一些外型和内饰上的表面东西,很多汽车企业只是简单地“依样画葫芦”,并未真正掌握汽车研制精髓。蒋晓伟也表示,由于“模仿秀”本身就是为了成本优势才去模仿,所以在汽车的整体质量上不可能达到原车的水准。虽然就目前而言,他们能以低价抢占市场,但随着这些被模仿者逐渐量产化、国产化,推出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的相对低价位的同类产品,这些“模仿秀”就会因缺乏创新力而遭遇尴尬。俞凌琳

(编辑:张效铭)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