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利润水平大幅下滑 车市成为被刮掉奶油的蛋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 08:01  中国青年报

  降了价的汽车,是馅儿饼,也是陷阱。前两年遇上好时光,降价促销的效果立竿见影,那时消费者对降价的要求没有这么迫切,但各厂家却打得难舍难分。即便在价格战中败下阵来,落败的厂家也有不少进账,人人皆大欢喜。转眼到了2004年,汽车购买力的提前释放让持币待购成为普遍现象,下半年市场环境急转直下,厂家再次举起降价大旗,却无异于自挖陷阱,价格战的发起者和响应者几乎统统落败。

  事实证明,不管厂家们对井喷时期的车市多么充满眷恋,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有业内人士称,现在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哪个厂家不是在微薄的利润链条上玩着走钢丝的危险游戏?对于处于焦灼状态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说,频繁放血的成功率不高,伤害却很深。玩意志和魄力,厂家还能玩得起,但降价这场戏准备得再充分,也有人迟迟不能进入状态。

  8月初,上海大众的“飓风行动”再次引起了市场的颤动。与去年相比,这次降价似乎少了些震撼感,其他厂家跟进的少,暗降的多,价格体系仍然趋于稳定。而消费者则是守护着钱袋做“矜持”状的居多,普遍表示再观望几周,等待大规模降价的到来。

  消费者们似乎早已嗅到了市场上的血腥味,虽然隐性降价同样能让人们得到实惠,但还是有人希望这场降价飓风能像“麦莎”一样刮得更猛烈一些。据统计,7月份,全国销售国产乘用车26.9万辆,与6月份29.7万辆的销量相比,下滑了9.3%,虽然环比销量的下滑是淡季所致,但厂家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下半年的市场形势更加严峻。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今年第一季度,绝大部分车型的市场成交价较去年年底有了一定的回升,但从第二季度开始,高涨的市场行情又使很多厂家处于不冷静状态。不宣布降价却贴钱促销的局面愈演愈烈,造成上半年汽车全行业的利润水平出现了大幅下滑,40%以上的乘用车厂家出现了亏损。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下半年那些有降价打算的汽车厂家都弃暗投明,大方地让利消费者,销量又不能有明显提升的话,整个行业的亏损面将不断加大,厂家被价格战割开的伤口也将难以愈合。饶达由此推算,虽然下半年小幅度的价格调整不可避免,但大规模的降价已不大可能。

  网上车市总监华雪认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售价处于缓慢下降趋势,市场销售也趋于稳定。去年5月份,各企业开始大规模降价,销量却一落千丈,而今年同期却没有出现这个拐点,反而在6月份形成一个销售高潮。

  华雪表示,这种合理定价、平稳过渡的做法,有利于稳定消费者的价格预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的利润已经下降了206亿元。厂家不情愿,也无力去打价格战,何况明保利润、暗降价格的做法更容易稳定人心,至少可以让一部分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换换想法。

  当然,从消费者的生存环境来看,油价持续上涨、停车费居高不下、城市道路拥堵状况严重、汽车消费信贷迟迟不上轨道以及《交通安全法》造成的第三责任保险费上涨,都会对下半年的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严峻的用车环境对汽车消费的制约自然不可忽视,环境继续恶化下去,汽车厂家就只有通过降价来宽慰人心了。

  据统计,目前北京每辆车的养车费用平均为每月1300元,其中44%为燃油支出。一些中高级车用户对油价上涨不以为然,其理由是汽车一降就是几万元,油价再涨,一年多出来的养车成本也就几千元,当然还是买车划算。但对于手头闲钱不多的工薪阶层来说,养车费用过高确实是个大问题。由于承受不了月月一变的油价以及高昂的停车费,这些人很容易放弃购车计划,而他们恰恰是微型车、经济型轿车等小排量车的潜在购买者。

  这段时间,小排量车厂家一直在利用社会舆论的支持,重塑中国人的消费观。根据中国的国情,小排量车作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过高的油价却吓退了中国的老百姓,使他们陷入了“买得起却养不起”的矛盾中。对于小排量车厂家来讲,利润微薄不能擅自降价,相对于以万元为让利标准的中级车而言,对市场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有钱人又不在乎那几个油钱,宁可去买中高档车。油价持续上涨是肯定的,小排量车燃油经济型再强,油还是要烧的,除非下半年新汽车消费税实行,燃油税开征,否则小排量车的销售可能会跌入一个低谷。

  在降价风潮引起一片躁动之后,中国汽车市场仍然阴云密布,整个市场形势看上去不错,但没有哪个企业敢说自己很风光的。中级车厂家在价格战中拼得你死我活,脆弱的价格联盟常常没几天就毁于一旦,利润不断下滑,亏损日益严重。小排量车厂家开始获得政府和舆论的支持,窃以为能够创造一个“老鼠踩死大象”的奇迹,但如果没有明朗的政策环境,小排量车能否大兴其道还是一个疑问。

  尽管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下半年的汽车市场,但对市场整体价格的滑坡仍然有所期待。虽然只剩下4个多月的时间,今年汽车产销量赶超去年基本已成定局,但企业对市场如履薄冰的态度,还是让人们多了一些担忧。与那个井喷时代相迥异,今天的汽车市场就像一块被刮掉奶油的蛋糕,与居高不下的成本相比,快速缩水的利润让这块蛋糕的味道不再香甜。毋庸置疑,2005年仍然是汽车行业的调整期,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没有削减,要想看到一个良性的市场景观,我们还需等待。

  本报记者 王超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