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纵贯山西走一段文化之旅(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15:27  新浪汽车
纵贯山西走一段文化之旅(2)

平遥古城

  04/10/2004 天气:晴

  今天按原定行程去看平遥古城与王家大院,夜宿临汾。

  早起,收拾行李,早饭,上路。

  平遥古城

  通票:120元,贵的离谱,门票是故宫加颐和园票价的1.2倍,反正时间紧,任务重,里面的各类博物馆里想必也是人头攒动,包辆游览车将古城的大街小巷周游一翻,领略一下风土人情也就可以了。


平遥古城

  沿古城墙进古城,据导游介绍(这导游小姐真不合格,知道的东西不比我知道的多多少)现在的城墙有1600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唯一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城。整个城池犹如一个乌龟,导游小姐说我们是从乌龟的西腿(众人愕然,腿也可以分东西的吗?)也就是左腿进的城,穿过平直却狭窄的小巷,被琼瑶扇呼过的思想中,似乎感觉到每一个门洞中,都能投射出一段来自悠远而暇思分飞的年代中的浪漫故事,古城中的门户是破败不堪的,或许是每日喧闹的人流以及对古城不尽然的保护让这座令山西引以为荣的古城在我的眼里如此的脏乱,横七竖八的电线竿,停放的乱七八糟的自行车,地上随处可见的废弃物,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让这座数千年的古城悲哀的在秋风中瑟瑟、叹息。

  众所周知的中国第一家票号(也就是银行的前身)“日升昌”门前又或者什么镖局博物馆、这个寺、那个庙等等可供游人参观的门口都胡乱的挤着买票或持通票进入的人们,看着门口的破败、杂乱很难让人联想到里面能有什么诱人的私藏。

  湍急的人流最终汇集在市楼、商店的街上,摩肩接踵的人们在各色小店、摊位上驻足,努力发掘着与自己有眼缘的物件,但是结果往往让人失望,远不及咱们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有专业精神,不过,好在也算得上玲琅满目,有平遥特色的剪纸店、漆木制品店和平遥牛肉店比比皆是,在彤彤的介绍下赶去见识了平遥牛肉的包装方法,巨寒~~~,立时打消了购买的念头。在剪纸店中看上的剪纸也因为价格过高丧失了购买欲望。只好随意的在市井中闲逛,看着仿制的各色杂物摆件到也有悠然的乐趣自在其中。

  古城中明清时代的建筑尽管破败,却依然保存的比较完整,不足2.5平方公里的小城内,却是五脏俱全,大街小巷经纬交织、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民宅是清一色青砖灰瓦,左右对称,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山西风格。老式的铺面鳞次栉比,所有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只是破败、杂旧、疏于维护的脏、乱、差,让人由衷的心疼。

  出城后颇为感慨,扎扎倡议大家回来后应该给国家旅游局写倡议书,倡议保护、修葺古城,不要再让平遥古城继续破败下去。

  资料介绍: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平遥古城的设计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乌龟脑袋,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乌龟尾巴,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早听说“王家归来不看院”,有机会去目睹并见证曾经晋商的辉煌,绝对会让人慨叹。

  “王家大院”或许该是每个人的理想家园,美的让人心旷神怡。随处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雕梁画栋,容纳南北园林设计精华,大大小小的各色院落,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径通幽,有的古朴、有的纤细,错落有致,每进一处都让人激动并叹为观止,说他是“民间的故宫”、“山西的紫禁城”一点都不过分。

  最令人欣慰的是“王家大院”不仅保存的完整,而且一直在修复过程中,站在城墙的至高点,看山后依然还有很多窑洞,无论是大门上残破的石雕,或是小院中寻常即见的古朴大气,都让人不得不承认,或许在王家兴旺的时候,这些在王家大院主宅后依山而建的小宅子属服侍大宅子里的主人的下人们所有,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中荣国府、宁国府后的那些下人的房子。都说宰相门前三品官,即便是下人的房子也有雕梁画柱,仿效着主宅的大气。似乎还有工程在修建中,或许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越来越精巧的复原后的王家大院让我们感叹吧。

  王家大院中每间/套房子中都有自己的称谓,名字取的很是儒雅,有些很有说法也很有嚼头,大多都是敦厚却雅致的,如:敦厚宅、谦吉居、忠恕堂,更有教导做人的德馨轩、素心居、树德院,成语如:规矩方圆、品行兼优直接悬于门楣之上,可见王家曾经的教化,无奈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富不及三代,终是没落了事。

  想必曾经王家大院的整个设计修建是一路看着风水适时而建的,大环境中的氛围让人身心舒泰,很多布局及物件的摆放也颇多可圈可点之处,或许这也是王家大院由卖豆腐起家,直至成为富甲一方、闻名天下的一大晋商的奥妙之所在,也不尽然呢。

  资料介绍:王家大院是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属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是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氏家族留于当今的一组建筑群,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已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孝义祠堂三组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

  静升王氏家族,历经元、明、清三朝,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读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望族。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雍、乾、嘉年间,当时,除大兴土木营造豪宅、开设店铺外,还在当地赈灾、修渠等善举不断。王家辉煌时期入宦者五品至二品的官员,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士大夫达101人,家族显赫,威震三晋。

  现已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暗含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

  一天行程结束,借落日余辉继续上路,赶往临汾,安排酒店,晚饭,席间推杯换盏,语录层出不穷。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白鸟同学最终在MM的热情中脚下驾云般走回酒店去。

  因由一时兴起,临时想去看壶口瀑布,回酒店在大堂开会决定,明日兵分两路,一路去运城,一路去壶口,晚上在太原汇合。于是,各自回房休息,无限期待明天激动人心的旅程。


王家大院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