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汪云青) 近日,本报独家推出的“国内乘用车厂家竞争力排行榜”第三次张榜。本排行榜由广州日报汽车版于去年年底独家推出,每个季度更新一次结果。
大众跌出三甲
2005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厂家竞争力30强”整体上格局与上期结果变化不大,上海通用以92.5分的成绩,继续蝉联第一宝座,同时,上海通用仍然是所有厂家中得分唯一超过90分的。
得分超过70分的第一集团,仍与上期一样,只有6家。但具体排名情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上期,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得分相同,并列第三;但是本期,一汽丰田得分增加了1分,达到74.5分,而同时,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得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这样,一汽丰田位居广州本田之后,稳居第三;而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则分别退居第五和第六。由于两个大众表现疲软,虽然东风日产得分仅增加了1分,但是排名也攀升至第四。这样,日系的广州本田、一汽丰田和东风日产,在排行榜中分列二至四位,显示出强大的整体竞争力。
两个本土品牌跻身前十名
比较可喜的是,本土品牌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虽然奇瑞排名从第八下降到第九,但是天津一汽排名则上升了一位,从第11升至第10。这样,在前10名中,第一次有了两家本土品牌。
按照竞争力指数,国内主要乘用车企业的3个档次和上期相比,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等前6名企业为第一梯队,得分在70分以上;北京现代等7到15位企业为第二梯队,得分在60分以上;其他厂家为第三梯队。
总体来看,国内乘用车生产企业综合竞争力较上期有所提高,但得分超过80分的仍只有上海通用和广州本田两家。研发、效率、市场反应机制等成为合资企业的软肋;而市场营销、品牌推广、企业管理等则成为本土品牌企业的弱项。
竞争力榜不是销量榜
2004年底,本报首次推出本排行榜后,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但是也引起不少争议。较集中的一个问题是,不少人拿出同期各企业的销量排行来质疑本报竞争力排行榜。
在此,我们需要说明的是,现实销量仅仅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在一共11个小项中,销量虽然与品牌同样是权重最大的,但是在100分中也仅仅只占15分而已。
“国内乘用车厂家竞争力排行榜”是如何得出的?
“国内乘用车厂家竞争力排行榜”由本报在2004年年底独家推出,在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定性、定量分析基础上,根据现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价值、研发投入和能力、员工队伍、公司长远战略、营销手段等一共11个小项逐一打分,最终为国内30家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排出了座次。这也是国内首个乘用车企业竞争力排行榜。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