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汽与上汽竞购英国罗孚 据称开价5000万英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2日 07:52  第一财经日报

  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汽”)对罗孚的漫长收购案又一次出现戏剧性转机。曾作为上汽收购伙伴的南京汽车集团公司(下称“南汽”)现在成了上汽股份竞购罗孚的对手。

  昨日,南汽集团宣传部长刘宁生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并称此次竞购的确未与上汽合作。据英国《金融时报》估计,南汽报价在4000万至5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亿~5亿元)。

  英国媒体称,如果上汽与罗孚的谈判再次失败,负责罗孚托管事宜的资产管理公司普华永道很有可能将罗孚卖给南汽,上汽迄今只是对罗孚的发动机工厂提出收购。但普华永道(PwC)否认了目前已选出较优出价者的说法,表示不会在最近两天有什么新动作,将在本周末前作出最后决定。有消息称,上汽老总陈虹目前为此事已紧急赴英国谈判。

  南汽撇开上汽

  “最早与罗孚接触的是华晨公司的仰融,当时双方已草签了协议。但到美国后,仰融把罗孚介绍给了南汽。”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南汽在发现自己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又将罗孚介绍给了上汽。”

  2004年6月,上汽集团与罗孚汽车签署合作协议。但在上汽将双方达成的意向性协议上报国家发改委之时,南汽对上汽、罗孚将自己撇开单干的做法颇为不满。也正因为南汽的“搅局”让上汽并购罗孚项目在国家发改委并没有很快得到批准。今年2月22日,英国财政大臣布朗借访华之机与国家发改委就上汽并购罗孚项目进行了交流。

  上汽内部人士透露说,之后上汽与南汽达成协议,决定上汽贷款10亿元给南汽,并在准备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将上汽持股定为50%、南汽定为20%;初步选定从上汽仪征、南京江宁开发区和无锡南汽集团生产基地这三个候选地挑选一个作为罗孚汽车国内生产基地。

  但是,此次南汽撇开上汽单独向罗孚全部资产发出了收购邀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南汽的背景是NickStephenson,即原罗孚母公司凤凰控股公司的四董事之一。

  记者了解到,南汽方面还在其江宁基地保留了罗孚项目用地,但对此,刘宁生不愿多谈。

  有知情人士称,南汽目前虽处境不佳,但江苏省刚调了南京市委原副书记王耀良担任南汽新董事长。南汽正急于寻找增长点,且把收购罗孚当成了翻身契机。

  陈虹急赴英国

  就收购罗孚一事,知情人士向记者证实,上汽集团上周末正与一个英国竞标合作方进行谈判。

  这个合作方就是戴维·詹姆斯领导的英国财团ProjectKimber以及福特欧洲公司前首席执行官马丁·里奇(MartinLeach)旗下的一个收购工具Ma8ma。据记者了解,ProjectKimber、Ma8ma这两个财团都试图在收购罗孚上与上汽进行合作,他们希望能恢复罗孚的生产之后继续与上汽建立合资公司,并把长桥(罗孚所在地)变成未来罗孚的研发、设计及高端轿车生产基地。

  戴维·詹姆斯是著名的企业脱困能手,而Ma8ma的领导人则是几家欧洲汽车公司如福特等的前高级管理人员,他们的提议都涉及罗孚的大规模恢复生产以及上汽较大的资金投入。

  “长桥基地的重新恢复,将与上汽国内的生产基地形成价值链条的合理布局。”一位英国媒体分析师称。

  据外电报道称,上汽与戴维·詹姆斯的谈判此前已经破裂,戴维·詹姆斯认为罗孚的品牌价格为4000万英镑,而上汽则暗示,只愿意为生产线支付2000万英镑。在最近的一次谈判中,

  戴维·詹姆斯又表示,与上汽已没有合作的可能,因为上汽拒绝承诺在未来三年内必须收购罗孚资产的安排。

  南汽的新提案

  上周日,英国最大工会之一运输联盟总工会的秘书长托尼·伍德利(TonyWoodley)表态说,支持上汽竞购罗孚,而不是南汽。上汽的竞购对就业以及西米德兰地区可能是个奇迹。相比之下,南汽有可能把罗孚汽车的设备装载搬运到中国,几乎不留下任何东西。

  对于将其竞购说成是将罗孚就业机会转移到中国的说法,南汽予以了反驳。“我们的竞购是把生产、设计和技术能力保留在英国,因为南汽的目标是成为在欧洲有相当业务规模的全球企业。”南汽方面如是表示。

  根据南汽的竞购方案显示,其将在英国维持罗孚公司1000至2000名雇员,包括设计师、工程师和生产线工人,这些工人将制造跑车及高档轿车。而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将制造由中国工厂生产的中小型罗孚轿车,并在英国最终完成组装。

  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上汽总裁办时,上汽方面对南汽的出价拒绝发表评论。

  英国《独立报》认为,如果普华永道把罗孚卖给南汽,很可能引起南汽与上汽之间的一场法律纠纷。上汽在去年已经以6700万英镑的代价获得了罗孚两种车型25、75及发动机的知识产权。上汽已明确表示,对任何未经过其许可便重新生产这些汽车的厂家将提起法律诉讼。

  也有知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在国家发改委的协调下,目前国内只有上汽、南汽两家对罗孚提出竞价,因此双方不会出现过于激烈的争斗。但对此,上汽、南汽都不愿意作出评论。本报记者黄瀚惠正一发自上海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要闻看板专题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