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轿车市场的火爆相随,2003年,中国的“SUV”市场就像绚烂升空的烟花,绽放与结束都让人来不及细看,2003年也因此成了中国的“SUV”年,车型花样繁多,销量倍增。连做空调、手机的企业都坐不住了,加入团战的造车景象就像几年前的互联网一样,热火朝天。然而,烟花终究一开即败,难以长久。至今不到两年的光景,SUV市场销量大滑,进入2005年这种迹象更为明显,整个第一季度,SUV的产销量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四分之一。个别企业(像奥克斯,去年这个时候还雄心勃勃)甚至选择了退出市场……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SUV?中国SUV为什么会在两年间如此的大起大落?中国SUV到底又该如何发展?本期《煮酒论车》特约了贾新光与钟师,把脉“中国SUV”。
中国没有真正的SUV
经济观察报:随着中国SUV市场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概念出来,SUV、CR-V、CUV等,弄得人们眼花缭乱,但很多人都给归到了SUV类别中。据了解,国外SUV的概念与中国似乎存在很大差异,您如何看待中国的SUV?
贾新光: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的SUV。真正意义上的SUV的定义是非常明确的,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足以表明SUV的定义:“既可以开车去阿拉斯加打猎,又可以开着去百老汇看歌剧。”真正意义上的SUV是兼具越野性和舒适性等于一体的车。
钟师:SUV的概念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吉普的概念转化,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产品细分的要求,军用吉普向民用靠拢。所以SUV是越野车加轿车的产物,但定位和轿车又不一样,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和耐用性。
但SUV在欧洲市场不讨巧,欧洲厂家生产SUV主要是为了美国这样的市场,比如奔驰的ML只在美国市场销售。首先是因为美国汽车的普及率很高,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汽车是区分开的,SUV更多作为家庭的第二辆车存在。其次,美国的油价便宜,油耗不是大问题。美国的版图太大,美国人爱出门,爱迁移,用轿车放不下行李。因此SUV在美国的保有量达到2000多万辆,占了总保有量近六分之一。
经济观察报:真正的SUV的定位应该是什么样的?
钟师:在“河北保定帮”没有出来前,SUV一般都是高端产品,其定位从没有混淆过。在中国,开这车的很多都是演艺界人士,为了跑外景,可以躺下休息,也可以显示身份。
贾新光:SUV是美国文化的产品,他们从骨子里就认为SUV是高档产品。当然,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即品牌对SUV的影响,像凯迪拉克、宝马、林肯、悍马等都有SUV车型,正是这样的品牌传递出了SUV定位的高档性。我们相信品牌是不分自主与否的,但分价值。一辆世爵跑车卖900多万,可能其材料成本远没有那么多,靠的就是品牌。
中国“怪胎”
经济观察报:如此说来,SUV是高端的品牌,其技术等方面的含金量很高,然而在中国市场上,几万块钱就能买一辆所谓的SUV。造车梯队也往往都会首选SUV车型作为进入汽车领域的车型,很多车型一上市还获得了消费者的欢迎。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市场上的SUV大多都还停留在“皮卡加盖”的阶段,那么为什么中国还会出现这种追捧“经济型SUV”的怪现象?
贾新光:汽车市场的问题就是社会、文化的问题。SUV最早在美国兴起,这与美国地大物博,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有关系。在美国,SUV就是SUV,其特点非常明确。在日本,没有车敢叫做SUV,甚至三菱都没有一款车叫做SUV,但在中国三菱就算是比较“地道”的SUV了。他们把类似于这样的车都叫做RV(休闲多功能车)。像本田的C-RV、丰田的RAV-4等。这与美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差别有很大关系。然而,到了中国,统统的都叫做SUV,甚至抛出了“经济型SUV”的概念,几万块钱就买辆SUV开着。在中国开赛弗,没有人认为你是有钱人。这正是社会的差异造成的。社会差异最根本的体现就是经济差异,由此导致思想上的差异,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消费上的差异。
此外文化上的差异更是非常明显。在美国,总统布什可以开着一辆SUV出行,这甚至让身材并不魁梧的他显得颇具男人味。在中国,皮卡是非常低档的车型,被人们称为农夫车,甚至不让进城。但在发达的美国,就不觉得皮卡档次低。皮卡不会受到任何歧视,甚至有一种简约、浪漫田园生活的影子。影片《廊桥遗梦》是美国人眼中的《红楼梦》,讲述的是浪漫温馨的短暂感情。剧中男女主人公开的就是皮卡,甚至还不太好,但没有人会觉得皮卡是低端的品牌。演员李雪健也说过:“这是爷们玩的东西。”这些都给SUV披上一层文化的面纱。也正因为此,如果类似的车型不叫SUV,中国人都接受不了。可能跟老鼠娶蝙蝠时认为“好歹也娶个空姐”有异曲同工之妙。
钟师:出现这种怪现象很能说明SUV在中国的畸形演化。SUV概念在中国形成,首先是消费者羡慕这个东西,但没有能力购买,可望不可及,厂家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所以有了形形色色的所谓SUV,价格在10万元左右。产品外观很相同,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里面不一样,这其实和不少人买名牌仿冒品的心理是一样的。
当然,从本土的企业来讲,他们也是聪明的,找到了市场的空间,在夹缝中寻找到了市场,挣到了钱,营销理念是很好,跟进式营销,车能够卖出就是合理的。也因此,中国的SUV市场出现了前两年的火爆。
出路在于三个“实在”
经济观察报:进入2005年,SUV市场下滑的非常厉害,为什么前两年还热销的SUV会急转直下?
贾新光:准确说来,SUV在中国没有急转直下,仔细观察市场我们会发现,进口高端SUV的销量在急剧上升,而前两年在中国热销的所谓经济型SUV的销量却在急剧下滑。可以说,经历了两年的虚假繁荣之后,现在正是市场分化的时候,大浪淘沙,还SUV市场的本来面目。其走向的结果就是皮卡厂的集中度提高,而SUV厂家的集中度也增加。皮卡加盖就敢叫SUV的时代已经过去。
钟师:质量的严重畸形变异,导致了其在中国的市场萎缩。因为前几年SUV市场鱼龙混杂时,很多产品可以蒙人,但消费者买车使用后,毛病逐渐显露出来,自己就知道好坏了。另外,不可否认,油品对SUV有着重要的影响,SUV的鼻祖大瓦格尼尔,刚出来正赶上石油危机,最后也失败了。在中国,SUV油耗高的问题日益凸显,油价一次又一次飙升,政府还出台了《乘用车燃油消耗限值》等政策对高油耗车进行限制。无论给厂家还是消费者都带来了棘手的问题。
与此同时,因为SUV在中国的变质发展,也让日趋理性的消费者明白,此SUV非彼SUV。人们自然对“变了质的SUV”的追求丧失了从前的那般热情。
经济观察报:发展到现在,中国的SUV似乎拐进了死角,继续发展,中国SUV市场的出路是什么?
贾新光:有眼光的人应该看准中国的SUV市场,适合中国国情、地理、文化的中国式SUV将来在中国市场一定能站住脚。一段时间内,SUV在中国是一个特定对象产品,主要是针对西部10多个省区的厂矿单位、政府、军、警、司法等用车,以集团、企业消费为主。这些才是支撑中国SUV的主要市场。把这部分市场服务好了,就是一块非常大的肥肉。
钟师:的确,现在市场的前景很大,比如说矿山、油田这些有实力的单位,因为通勤需要,但采购预算有限,不能完全采购进口的SUV,但需求量很大,国情决定这样的市场很大。而且,前两年中国SUV市场的火爆,对于厂家来说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开始,国内的一般消费者有需求,其他不少发展中国家也有需要,如果把产品做好,不光国内市场,也可以转到国外市场。而且,我们相信一旦中国式SUV出炉,其价格优势对于国际市场是有竞争力的。
经济观察报:那么,中国式SUV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既然强调SUV是高端产品,中国是否适合发展高端的SUV?
贾新光:中国的SUV市场已经过了玩概念的时候,要考虑到特定的市场需要。中国式SUV必须在功能实在、价格实在的同时保证质量实在,其主要特点就是能干活、质量好,需要极高的可靠性。西部的很多地方穷山恶水,一旦车坏了,简直就是要命,所以很多人都会花大价钱买丰田巡洋舰这样的SUV。像西藏的不少大切诺基都是从尼泊尔进口的。我们发展的方向主要要解决的就是发动机和底盘的问题。外形、内饰、做工等对于聪明的中国人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关键是发动机和底盘的整体设计、调校等。调校好了,才是适合中国的SUV,当然,也包括油耗问题。但这也是最困难的地方。这其中,奇瑞瑞虎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钟师:目前国内企业轿车都没有做好,技术积累不够。而技术这个坎是无法省略的,企业现在还是应该先把车做好。企业在产品的可靠性方面是要下大功夫的,比如说发动机的油耗、环保性,对产品的制约极大。品牌需要慢慢建立,首先是基本的东西要做好。
好产品,先要可靠,然后价格要有竞争力,这个市场外国企业是无法和你竞争的。等厂家有了积累,再考虑城市用户,做个性化、时尚化的产品。然后才是国际市场,中国化的SUV做好了,将来出口的前景也会很乐观。目前SUV市场通过重新洗牌,正好给真正想做好中国式SUV的企业留出市场空间。目前的困境并不是真正的市场萎缩,只是消费者不喜欢目前市场上的产品。
现阶段,做高端的SUV还不实际。轿车都还发展不起来,SUV怎么能做。关键是踏踏实实做好现阶段的工作。以后高端市场主要还是进口的SUV产品,产品之间的价格差距会很大,我们的企业要做价格上有竞争力、技术上接近进口产品、舒适度差异较小、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原来的皮卡企业太多,将来皮卡和SUV厂都会集中,大家都在竞争,谁真正下功夫,谁就会胜出。现存所谓的SUV产品同质化太厉害,以后做SUV要重新设计产品,据悉已经有企业在不露声色地做适合国情的新产品的研发了。
本报记者 王秋凤 李毅明 整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