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的需要两个本田厂吗?
这个问题要看抛给谁,对于湖北地方政府乃至东风来说,本田这样一个香饽饽,能进入自己的地盘与自己合资,当然是敞开怀抱欢迎的,而对于与本田合资的既得利益者来说,却实在不愿将其唾手可得的果实与其它人瓜分。
但事实是,本田如愿实现了其在中国布局的可能性,在抓住了炙手可热的广州本田之后,都沾上了东风这个大靠山。虽然说“三大”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今天已少人提至,但日产为什么愿意拿10亿元的银金与东风的存量资产合资?国家在政策上对三大汽车企业集团的倾斜显然对外资投资的取向有着致命吸引力。
2003年7月,东风本田汽车公司成立,本田如愿在合作伙伴上绑定了东风,并且利用东风下属的企业万通汽车为基础,只用了4400万美元的初期投资,就达成3万辆的生产规模。对于整车厂而言,这样可怜的投资规模是难以想象可以造出整车的,但东风本田做到了,而且如约生产、下线并投放了CR-V,花小钱办大事,本田这着棋下得很高。
★ 一场迟到的婚姻
本田与东风的合作其实由来已久,1992年,东风成立了惠州基地,与本田进行零部件、发动机等方面合作,之后双方准备在广州上整车项目,但在有关部门干预下,整车项目一直没有被批准。东风公司相关人士还曾撰文《25亿买来什么》,暗示政府过多干预外资引进造成的后果,希望地方政府不要过多干预。
东风与本田的携手最终没有实现,而广汽却利用收购广标的机会,与本田在合作上达成一致,1998年成立了广州本田汽车公司。在整车项目落空后,双方退而求其次,建立了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协议的一部分,广本所用发动机、变速箱及其他关键部件都必须由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供给。这就是后来的所说的“一二三”工程,即一个项目,两个工厂,三个合作方。
但本田与东风的姻缘并未就此了解,2002年本田出口基地成立时,东风又一次参股其中,持有了10%的股权,这也为双方更进一步的合作打下基础。
★ 本田的理想
记者在日本本田采访曾问,对于丰田在中国投资生产佳美一事有何看法?本田公司会长宗国旨英说,丰田是个大公司,本田只是小公司,他们虽然起步晚,但后劲足,与我们没有可比性。
千万不要被这句话所迷惑,它其实只是句客套话。本田公司作事的风格一如这个岛国人的作风,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强,骨子里其实是蔑视任何对手的。
虽然广州本田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本田公司早先的预期,但本田还是不愿自己的产业在中国结更多的果实,于是东风本田在本田公司的一再努力下终成正果。
本田再结新欢,这多少让发展迅猛的广州本田难堪。虽然合作了7年,中方依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本田对中国市场的认识,不能左右其决策。更重要的是,本田的车型远不及丰田、日产那么丰富,如果分流车型,势必会造成今后在市场竞争上的被动。事实证明,本田在中国设立两个合资工作,本意就是要在两个工厂生产不同区间的产品,而CR-V和思域导入东风本田,使广州本田少了更多产品选择的可能性。
★ 合资的筹码有多重?
对于东风本田,广州本田态度令人玩味。早在东风本田成立之初,广本高层就表示,本田始终比较看重政府优势,尽管广州本田发展势头很好,本田还是想找一棵更大的树做依靠。而在CR-V上市前,传出东风本田意欲让CR-V借助广州本田的销售渠道销售。广州本田高层又说,这是不可能的,广州本田的渠道建设不容易,不会轻易成为别人攀高的垫脚石。但最后的事实是,东风本田成立了,而且CR-V走进了广本的销售店,而且销售势头相当不错。客观的说,广州本田良好的渠道建设让东风本田不费吹灰之力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促使这一切变为可能的是谁?本田公司。在广州本田与本田公司的这场较力中,本田占了上风,这可能就是胳膊扭不过大腿的另一种诠释吧!
正是通过广州本田,本田站稳了脚跟,继而取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过去常说,外方靠技术合资,我们拿市场。当市场变为共有或是也开始向外方倾斜的时候,我们合作的砝码还有多重,合作的天平是否就开始向别人那边倾斜了呢?
深圳特区报记者 高晓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