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不能让豪华的“官车”妨碍公车改革进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 08:27 北京青年报 | |
一场由国产奔驰、宝马和奥迪等豪华车参与的“高档公务车之争”,似乎注定了要成为2005年中国车市的最大看点。分析人士认为,高档公务车的品牌形象对法人购车市场和私家车市场具有巨大的辐射作用,此前奥迪在中国市场占有的领先地位,与其在高档公务车市场上树立的“官车”形象密切相关,随着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国产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奥迪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将会受到质疑和挑战。 在中国车市总体趋于冷静的大背景下,几大豪华车品牌使出浑身解数,以求在高档公务车的政府采购中分一杯羹,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这种努力应该说颇具战略眼光。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摆在了人们面前:豪华车竞相拼抢高档公务车市场,将对各地正在逐步推进的公务车改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长期以来,公车消费是各级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公务消费和官员职务消费的重要部分,“官车”在很多场合相当于某些公权机关的脸面,代表着某些官员的架子和派头,也折射出某种根深蒂固的特权意识。在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公车消费存在着“能上不能下”、“就高不就低”的膨胀冲动,这也是一些地方公车配置屡屡超标、“车轮腐败”令财政不堪重负的内在原因。前段时间,甘肃省政协委员贾光明在该省政协会议上建议加快推行公车改革,结果遭到一些公车司机的指责,有人谩骂他“你是在维护官僚的利益。车改了,当官的有了车贴,我们司机怎么办,去喝西北风?”更有人扬言要去砸他家的玻璃。这个典型事例说明,某些公权机关、官员、家属以至司机都成了现有公车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公车改革面临的阻力之大、困难之多可想而知。 在推进公车改革的过程中,围绕“要不要实行货币化”、“公车拍卖要不要限制‘物归原主’”、“交通补贴该不该按照职务和级别高低发放”等问题,各方正在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和博弈。在这个当口儿,几大豪华车品牌纷纷向高档公务车市场“公关”,很可能在客观上刺激某些公权机关和官员对公车消费的留恋心理,助长公车消费在公务消费和职务消费中的惯性与刚性,其结果很可能拖了公车改革的后腿,甚至推动公车消费在原有的基础和规模上“鸟枪换炮”,迅速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一个开着桑塔纳2000的官员而言,是取消公车待遇后每月发给1800元交通补贴有面子呢,还是把公车标准一下子从桑塔纳提到国产宝马更有诱惑力?答案几乎是不言自明的。 公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起强有力的财政约束机制,使公车消费受到从财政管理部门到预算立法部门的严格限制,从源头上遏制住一些部门“自己批钱买车自己开”的行为冲动。这需要一定时间,需要改革的勇气和智慧,但眼下还需要豪华车品牌冷静审视所谓的“高档公务车战略”,需要他们把“斗法”的主战场放在公务车之外,最终通过市场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赢得竞争。 北京青年报: 潘洪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