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去巴黎车展 体味“奥林匹克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 14:17  新浪汽车
  雅典奥运会激战正酣,我们为中国队积极参与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深深感染并大声叫好的同时,也要为这种精神在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的传播推波助澜。

        去巴黎车展 体味“奥林匹克精神”

      作为世界著名的五大汽车展览之一,以展示汽车行业前沿技术为特点、厂商参展规模之大和产品种类之丰富为特色的巴黎车展,在业内素有车展“奥运会”的美称。但是,在国际著名的“汽车奥运会”上却鲜有“中国运动员”的身影。殊不知,在真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队也是从1932年洛杉矶的耻辱与痛苦,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拼搏才可能成就今天雅典的辉煌,跻身世界体育强国之林。所以,“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样适用于想要冲破瓶颈,实现腾飞的中国汽车工业。

车市瓶颈突破口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伴随着一场场中国车市轮番上演的促销秀、中国汽车民营企业困兽犹斗的精神,以及对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的探讨,中国汽车工业经过2004年上半年的洗礼,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针对市场上半年的表现,任何过于悲观的预计和过于乐观的评价都暂且放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汽车工业正在面临平稳过渡期的瓶颈。
      在这个可以称之为过渡时期的特殊时刻,为什么我们不坐下来,仔细思考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壮大的突破口———走出去。当然,中国汽车不缺少走出去的意识,就像中国汽车不缺少做大做强的观念,但中国汽车缺少的是走出去的行动,缺少“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行动不是一个产品、一个企业的个体行动,而应是整个行业的综合行动。现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瓶颈恰恰加紧了这种行动的紧迫性。
      进军欧洲,这不仅仅是我们的迫切要求。今年上半年以来,许多国外公司希望通过《中国汽车报》寻找有意将产品出口到欧洲的中国汽车企业。但是,当记者询问这些国外进出口代理商对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市场以及中国汽车企业了解多少的时候,他们的答案大多停留在对中国汽车市场井喷式增长的叹为观止,深层次的发现和评价却与事实相左,甚至大相径庭。所以,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汽车工业需要自己的声音,中国汽车企业要借助中国自己的媒体力量。
      让中国制造的汽车出口到欧洲,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汽车。对此,中国汽车企业应该身体力行。巴黎车展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舞台,通过足够的想象力使世界顶级车展为我所用。中国汽车报社组团参加巴黎车展,就是要发挥中国媒体的力量,让世界听到中国人自己的声音。

推动行业发展中国汽车报责无旁贷
      传媒与企业的相互关系日益被世人关注和认识,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传媒的正确引导和宣传。
      作为即将首次在中国举行的世界传媒经济领域最高层会议———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的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保卫为中国汽车报社组团参加巴黎车展的活动定义———这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次极具前瞻性的重要举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引导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作为汽车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传媒,《中国汽车报》多次在关键时刻为行业鼓与呼。组团参加巴黎车展,更是对责任二字的最好诠释。
      郑教授一直关注媒体中产业报的发展。他说,中国的主流媒体经常在其领域内起到引导舆论、影响社会的强大作用。而《中国汽车报》一直是中国汽车行业主流媒体中最具活力、也最具领跑意识的一分子。中国汽车报社为宣传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政策导向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平台,成为业界了解国家发展汽车产业有关精神和产业政策的前沿阵地。今后,她也应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宣传的喉舌和中外合作的桥梁。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媒体,尤其是专业媒体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遇,汽车产业的主流媒体与生产企业之间的互动性活动,定能使双方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受益,这将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具体到这次组团参展,郑教授认为此举意义重大。这是中国汽车报社推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满足受众需求、为受众提供“有益、有利、有趣”服务的一次积极尝试。中国汽车报社这次组团参展,可以进一步打造《中国汽车报》在业内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与此同时,通过与国外厂商和媒体的积极互动,中国厂商不仅可以得到来自全世界最前沿的汽车商情,同时得到了站在国际舞台上,了解汽车与社会、汽车与城市、汽车与文化的机会。
      中国汽车报社组团参加巴黎车展的活动,是将受众市场细分化之后,报社及时调整办报思路,积极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受众需要的大胆尝试。

巴黎车展汽车工业的“奥运会”
      巴黎车展将给中国和中国的汽车产业带来什么?一次自我综合实力的展示,一次与国际强手的直接对话,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巴黎车展具备了奥运会的重要特征。中国汽车不怕失败,如同中国体育一样,由痛苦到快乐地成长是必然经历的阶段。我们需要的是直面竞争的勇气,重在参与的精神,和拼搏进取的斗志。
      当然,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腾飞,靠的不是一两次车展,但主动参加车展,尤其是真正的国际顶级车展,却是我们走出去的必要一步。参加国际车展,抛开夜郎自大和妄自菲薄的极端观念,中国汽车企业必将走上一条蓬勃发展的成熟之路。 何芳 胡蕊

[采访人物简历]

郑保卫

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主席

1945年出生,籍贯山东
1969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
1981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1年 北京国际政治学院新闻系任教
1986年 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教授,研究生部主任,新华社国内部记者
1999年 北京广播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汽车报》2004年8月23日第9版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