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车市的短暂恢复似乎并没有为4S品牌经销商带来回暖的意味,8月份的国内车市在宏观调控和市场冷淡的双重压力下,继续承受着库存的压力。最近,记者从车市了解到,一些销售不畅的汽车品牌4S店目前已经承受不住,开始退出销售市场,而当年花了成百上千万资金投资的4S店面,也被一些目前销售还不错的其他品牌经销商乘机低价收购,开始了国内车市的首轮改头换面。
滞销品牌店无奈换脸
日前,记者前往国内南方某汽车厂家采访时从销售部门了解到,过去向来对下属经销商没有强制性建设4S店要求的这个品牌,目前却在国内某些地区开始了4S店的扩张,而且,这次扩张用厂方的话来说,是属于“低成本”建设。原因是地方经销商的店面来源,就是目前部分已经支撑不住面临倒闭的其他品牌店。
据了解,这些改弦易辙的品牌店,从投资上来说比新建一家要低不少。前两年,部分品牌由于产品线单一,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销售一直不畅,这次遇上车市“后天”,自然就节节败退,过去厂方强制要求建设的4S店,也只能无奈折价易主,以换回流动资金,保证自身的生存。据了解,目前此类易主品牌店主要集中在两个品牌上,既有本土的,也有引进的,看着昔日花了大心思设计建设的漂亮玻璃房子,一夜间挂上他人的品牌,无奈中还真有点替他人做嫁衣的味道。
厂商协议成为改弦门槛
记者随后采访了一些沪上的经销商,得到的信息是目前上海还没有出现此类改头换面的4S店。据某经销商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上海车市的市场化竞争并不充分,品牌入主上海比较单一,一些明知道卖不好的品牌也不会强制要求经销商建设4S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经销商收购4S店的同时,还将一同承担厂方协议的约束。
据有关经销商透露,沪上成为4S经销商一般要经过比较严格的选拔,最终签的协议当中有这么1条,4S展厅不能改做他用,如果你不要展厅只要地,重建别的展厅,也不行,协议里明确规定5年内(不同厂商规定不一样)不得造同类展厅,也就是说,这纸协议已经牢牢把经销商和品牌捆在一起,没有特殊情况,经销商连增加展厅的功能都不敢,更别谈做出“丢品牌脸”的“变脸”行为了。但这个经销商也告诉记者,这纸协议也就是约束那些还能勉强撑下去的经销商,要是真的被库存压得无以为继,也不排除经销商豁出去的情况。
4S展厅已成形式主义
不过据记者调查,上海一些滞销品牌的4S店之所以还能生存,其真正原因还是因为单一品牌的4S展厅早已成了一种形式,在这些店里能够买到其他品牌的车型一点都不用奇怪。据了解,目前在上海的某国产品牌的4S店里,就可以买到几乎市面上所有的车型,甚至连宝马都能买到,至于摆在展厅里的那些专卖品牌车,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表面文章”,一则为了应付厂商,二则仅仅是“展示”而已。看来,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滞销品牌经销商要生存下去,单纯的4S店已经不是优势而成为包袱了。
作者:□晚报记者周展 摄影解宝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