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火爆了两年的中国车市,今年在人们一致持续看高中突然进入了一个高位盘整期,打乱了许多汽车制造商、经销商的计划,于是乎降价、促销频现中国车市。前两年最为高歌猛进的轿车也是这次调整中下滑最大的车型,据中汽协统计,6月底汽车、轿车库存量比2003年末分别增长11.8万辆和10.5万辆,轿车库存增量占全部汽车库存增量的89%,进口轿车更是惨烈,曾经一证难求的整车许可证从最高15万元一张跌到现在两三千元也还是少人问津。本研究室6月份组织沪上主要进口车品牌的经销商于上海市信息中心召开了交流会,会上大家总结了进口车市场低靡的原因在于,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和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的合力。持币待购的作用是影响整个轿车市场的,因为消费者认为明后两年中国将兑现入世承诺,大幅降低进口车的关税,从而使得进口车价大幅降低,而国产轿车也会受到进口车的挤压而降低价格。而国家的宏观调控整却更多地作用于进口豪华车市场,因为随着大量项目的停建、缓建,央行严控贷款……这一系列的政策无疑使得市场上资金面偏紧,大大降低了企业、个人购买豪华轿车的意愿。
根据本研究室综合车管所数据显示,2004年7月,在上海新上牌和老牌照换新车的进口小客车(含轿车)总量364辆,比6月份的409量下降了11%,从来源国来看,日、徳、韩依然占据进口车来源国的前三名,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1季度开始,徳系车就替代日系车坐稳了沪上进口车最大来源国的宝座,而自今年6月份开始,徳系车不得不重新把头名宝座拱手还给日系车。这也说明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确打击了进口豪华车市场,由于日系车定位中档所以所受打击要小于定位高档豪华的徳系车。
表1:2004年7月上海进口小客车(含轿车)来源国情况
来源国 |
本月上牌数(辆) |
市场占有率(%) |
上月上牌数(辆) |
环比 |
本月 排名 |
上月 排名 |
日本 |
160 |
43.96% |
148 |
8.11% |
1 |
1 |
德国 |
121 |
33.24% |
133 |
-9.02% |
2 |
2 |
韩国 |
45 |
12.36% |
65 |
-30.77% |
3 |
3 |
瑞典 |
13 |
3.57% |
16 |
-18.75% |
4 |
5 |
英国 |
11 |
3.02% |
16 |
-31.25% |
5 |
5 |
美国 |
9 |
2.47% |
22 |
-59.09% |
6 |
4 |
法国 |
4 |
1.10% |
6 |
-33.33% |
7 |
7 |
意大利 |
1 |
0.27% |
2 |
-50.00% |
8 |
8 |
合计 |
364 |
100% |
409 |
-11.00% |
|
|
尽管这两个月的上牌额度都维持在6000张以上,但是低靡的氛围依然弥漫申城车市,由本研究室的统计数据来看,除了日系车的上牌量比上月有8.11%的增长外,其他来源国的进口车都有不小的降幅。其实随着进口车经销商为了使手上积压的车辆尽早脱手,从而不断降价让利,目前已经有几款进口车已经对国产中高级轿车构成了足够的竞争力。比如尼桑的风度3.0 V6目前价格在33万元左右,而同级别的国产君威3.0、帕萨特2.8 V6、雅阁3.0基本也在30万元以上。应该说目前的进口车价格的确已经处于谷底,明后两年中国的确会降低关税兑现入世承诺,但是据本研究室分析,届时国家会有其他多条非关税壁垒相继出台,比如登记证制度、落地完税制度等政策都可以增加进口车进入中国的成本,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成本最终将落在进口车消费者头上。其实消费者试想一下就不难理解,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的新一轮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国家又岂能拱手相让给别人,既便是洋品牌充斥国产轿车市场也总比进口车长驱直入要好。所以消费者“该出手时就出手”,现在淡季购车得到的服务要比排队等车的时候好的多,买涨不买跌的思想有时需要改变一下,最终如何抉择广大消费者自己仔细考虑。
自5月份起,丰田就重新夺回了失去1年多的沪上进口车品牌头把交椅,6、7月继续保持了头名的地位,如果加上同厂的豪华车品牌——凌志的上牌量,更是比分列第二和第三的宝马和奔驰多出不少。其他有增长的也多为日系车,如凌志和日产,奥迪虽然增长比率不小,但是绝对数量不足挂齿。
表2:2004年7月上海进口小客车(含轿车)上牌情况
品牌 |
本月上牌数(辆) |
市场占有率(%) |
上月上牌数(辆) |
环比 |
本月排名 |
上月排名 |
丰田 |
81 |
22.25% |
78 |
3.85% |
1 |
1 |
宝马 |
51 |
14.01% |
62 |
-17.74% |
2 |
2 |
奔驰 |
47 |
12.91% |
48 |
-2.08% |
3 |
3 |
凌志 |
34 |
9.34% |
32 |
6.25% |
4 |
5 |
现代 |
33 |
9.07% |
33 |
0.00% |
5 |
4 |
日产 |
29 |
7.97% |
26 |
11.54% |
6 |
7 |
沃尔沃 |
13 |
3.57% |
15 |
-13.33% |
7 |
8 |
奥迪 |
11 |
3.02% |
8 |
37.50% |
8 |
10 |
起亚 |
11 |
3.02% |
29 |
-62.07% |
8 |
6 |
本田 |
7 |
1.92% |
8 |
-12.50% |
10 |
10 |
克莱斯勒 |
7 |
1.92% |
13 |
-46.15% |
10 |
9 |
合计 |
364 |
89.00% |
409 |
-11.00% |
|
|
表3:2004年2季度上海主要进口小客车(含轿车)品牌上牌情况
品牌 |
4月上牌数(辆) |
5月上牌数(辆) |
6月上牌数(辆) |
2季度上牌数(辆) |
丰田 |
107 |
83 |
78 |
268 |
奔驰 |
139 |
73 |
48 |
260 |
宝马 |
101 |
74 |
62 |
237 |
凌志 |
46 |
25 |
32 |
103 |
现代 |
41 |
25 |
33 |
99 |
而进口豪华车市场的一对重要的竞争对手——奔驰、宝马的业绩却节节下滑,由表3数据显示,奔驰、宝马的上牌量分别由4月份的139辆和101辆减少到7月份的47辆和51辆,一个季度以来分别下滑了66%和50%,如此的下滑幅度甚为惊人,目前车市的低靡也由此可见一斑。
上海进口车市场的集中度仍旧偏高,7月份丰田、宝马、奔驰三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之和就达到了近50%,前10名品牌之和更是达到了89%之多。
图5是7月份上海上牌的日产品牌的具体车型构成,其中绝大多数是性价比颇高的风度,而这27辆风度中23辆3.0G、4辆2.0G,目前市场上2.0G的风度30万元,3.0G的风度33万元,且3.0G的比2.0G的多出许多豪华配车,性价比孰高孰低显而易见,可见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可见在低靡的车市中要想保住市场份额,唯有使自己的产品在性价比上领先于竞争对手,当然性价比的提高不仅仅源于降价,提高配置,增加服务都不失为吸引消费者的良策。(上海市信息中心 汽车产业发展研究室 朱君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