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晨四位高管将留任年底 辽宁省欲引新股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4日 11:30  财经时报

  架空母公司管理权和沿袭仰融时代每年上千万元薪酬的待遇,是华晨中国4位高管始终与华晨新主人——辽宁省政府之间关系难调的根本原因

  本报记者 陈映璇

  留任到年底

  8月4日,华晨中国(1114,HK)总裁苏强出现在北京长城饭店紫兰厅。因“华晨高层集体抛售股票、提出辞职”一事被媒体渲染得沸沸扬扬,苏强的此番出场是为此做出澄清。

  出现在媒体面前的苏强面容清瘦,神色拘谨,全然没有了以往在媒体面前的风采。短短6、7分钟的讲话一直拿着手中讲稿照本宣科,言中仅涉及产业发展的旧话题,却对传闻中的“抛股”和“辞职”事件只字未提。

  当苏念完讲稿,就抬眼望着旁边的会议主持人,主持人随即站起宣布:“苏总忙,先走一步。”就这样,一次对华晨集团前景和其现任4高管命运都至关重要的对媒体澄清会就匆匆收场了。

  从2003年10月到今年7月底,包括华晨中国董事局主席吴小安和总裁苏强在内的4名高管尽数售出手中的股票,他们原来都曾是华晨中国原主席仰融的旧部。至此,他们除持有由辽宁省政府授出的认股权外,几乎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此举带给市场剧烈震荡,华晨中国股票在纽约和香港市场都大幅下跌。8月2日,华晨中国(1114,HK)在香港和纽约同时发布公告称:“四位董事并未辞职,他们是‘由于个人原因’分别售出股份的。”但仅在8月2日,华晨中国在海外资本市场一日就蒸发掉10亿元人民币以上市值。股价大幅下跌同时,华晨中国的成交额大幅上升达历史高点。

  有接近华晨中国管理层人士透露,去年10月配售股份时,管理层原打算即时行使认股权并出售(当时已有传言指出,辽宁省正试盘配售股份),但当时利率低企,游资充斥,正是华晨发行可换股债券的好机会,管理层最终让路给公司。但此后,受可换股债券条款限制,管理层在3个月内(即到今年2月)不能买卖公司股份。随后,华晨在4月宣布业绩,此前一个月也不能买卖股份,只有再延迟。但业绩过后,华晨股价掉头向下,已失去最佳时机。

  《财经时报》同时从接近辽宁华晨汽车控股集团公司(简称华晨集团)高层和香港投行中接近华晨4高管的人士处得到消息:已经两次向华晨集团提出辞呈的这四位高管,目前又回到沈阳,和辽宁省进行了新一轮谈判和协商,目前双方已经初步达成妥协:为了维护投资者信心,苏强等人同意继续留任华晨中国到今年年底。

  结构性难题

  重新回到谈判席上,并不意味着双方的矛盾就能得到彻底解决。据接近华晨集团董事长杨宝善的人士日前对《财经时报》表示,华晨4高管与大股东辽宁省之间的根本矛盾和冲突并非在近2年的合作中才慢慢产生的,实际上早在2002年6月辽宁省正式接收华晨资产并与这4位华晨前高管谈判和许诺所谓的“职业经理人”条件时就早已埋下隐患。“这是个结构性难题”。

  在近2年的合作中,苏强等4人在华晨汽车中无论是地位、权力和薪酬实际上一直都凌驾于母公司的管理层之上。“母公司实际上一直是一个空壳状态。”该人士做了一个比喻。

  最突出的问题是母公司管理权力被完全架空和4高管沿袭仰融时期每年千万元薪酬加奖励的收入待遇。

  据称,由于华晨4位高管曾得到过“华晨资产收归辽宁省所有后,过去所有待遇不变”的承诺,因此,在苏强等人管理下的华晨中国依然和华晨前主席仰融时代几乎没有两样。“母公司的意见他们从来不听”。

  消息人士提供的一个细节可以佐证,以职业经理人自称的华晨位4高管与代表辽宁国资的董事长杨宝善之间至少是沟通不畅。据说在辽宁正式接收华晨之后,控股母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善和华晨中国总裁苏强在沈阳的办公室正好面对面,但是,从一开始,他们两人就互相很少说话,而且由杨宝善方面发起的一些重要会议,苏强等人也经常不出席。

  另一个“结构性难题”是,这4位高管2年来几乎是毫无约束地从上市公司得到数目惊人的高额薪酬和奖励。

  华晨中国年报显示,华晨4高管自2001年到2003年的薪金加奖励金额逐年大幅上升。资料显示,在2001财政年度,4人的年薪酬分别在200万到250万港元,由于当年利润微滑6000万元人民币,华晨中国前主席仰融决定所有董事都不发奖金;2002财政年度,是辽宁省正式接管华晨中国的第一个年度,尽管苏等管理层只行使了半年的管理权力,而且公司利润还下滑了28%到6.36亿元,但是苏强等4高管的个人薪金收入在该年却翻了一番,介于500万到600万港元。另外,4人在该年还合计得到了1265万港元的奖金;2003财政年度是由苏强等4人全面管理,4人的年薪水收入介于850万到1000万港元。而且,4人的奖金(合计)由2002年的1265万港元猛增近一倍达到2316万港元,另外还补发2002年的奖金554.6万港元。除此而外,这4人还是上海申华控股(600653)的董事,每人从申华取得的年收入还有30万元人民币以上。

  如此高额的薪金和个人奖励,让控股母公司的高管们实在不能平衡。据称,包括董事长杨宝善在内的母公司华晨集团高管,目前每个月的工资也还不过4000元。

  “国有资产流失”之嫌

  有消息认为,现任辽宁省政府对4高管的态度开始有了明显的改变。首先的变化体现在早年向4高管许诺的期权认购上。

  2002年12月18日,华晨集团以0.1港元/股收购华晨中国39.4%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同一天,华晨分别向吴小安、苏强等4人承诺新股的期权认购。按照当时承诺,4高管可按行使价0.95港元/股分别认购共3.5亿股新股,占总股本9.446%。如果该期权顺利兑现,按照华晨中国平均股价,吴等4人又将每人获得1亿-2亿港元的财富。

  据当时公告称,每份认购期权可全部或部分于2003年2月6日起三年内任何时间行使。但是,这3.5亿股新股至今没有获得兑现,因为现任辽宁政府方面一直没有同意过户。

  一个充足的理由是:华晨旗下的宝马项目、中华项目以及在市场上占有率仍然有30%的华晨金杯项目,都是辽宁省政府对本省制造业的期望所在。而高达9.44%的管理层持股权比重并不是个小数字,此举无疑意味着是将一个重点发展行业的支柱企业转售给管理层。而且以0.95港元每股的低价出售,一旦被外界质疑为“国有资产流失”,辽宁将很难承担得起这么重的责任。

  于是就有了戏剧性的一幕:2003年10月28日,华晨汽车与花旗环球签约,发行1.7亿美元5年期可转股债券,净集资1.64亿美元。同步,花旗环球以每股2.65港元购买吴小安、洪星、苏强、何涛、杨茂增等5位董事持有的总数1.1364亿股,这部分股权是华晨前董事局主席仰融支付给苏强、吴小安等人的。苏强等人原有是为在购买辽宁省承诺的认股权。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手上的股票出售完了,但原本可以实现的华晨中国9.44%期权却落了空,而且,整个事件最后演变成了“抛售辞职”。

  最近更有新消息表示:辽宁方面正欲引进新股东,意在以新进入的力量来打破华晨4高管与控股母公司之间业已形成的这种“结构性难题”。这势必意味着华晨4高管现有的权力空间将被极大约束或减少。

  显然,无论4高管的职业经理人地位还能否继续,苏强等4人无意中演绎出的股权抛售竟又成了给大股东施加压力的最后砝码。至于这个最后的砝码到底有多重。也许到年底就有答案了。

(编辑:苏雨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