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厂家加入了降价的游戏。仅在上周就有凯越、君威、奥迪A4、A8等诸多著名的品牌价格下调了数千到数万元,尽管,用的是“优惠”、“送礼包”之类的名义。
伴随着降价新闻的还有“某某车型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某某车型在年内决不降价”之类的消息。发表这些说法的厂家,核心想法是:我们的车价已经和国外一样了,所以不会再降了。
这样的说法,自然受到了长期深受国内车价虚高之苦的消费者的关注,并引得业内专家和媒体对于这些说法做出了赞同或者否定的评论。
有车肯降价当然是好事。但是在目前,中国消费者平均收入水平和人工成本尚不足发达国家1/10的情况下,谈论“车价与国际接轨”似乎意义不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消费特点,片面的国际售价拿到收入差距极大的国内市场能说明什么呢?!合理的价格应该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水平与车价之间的和谐对应。
其实,厂家真正应该与国际接轨的不是价格,而是车辆的品质、技术性能等综合因素!就连看似“容易”的售后服务水平,我们与国外也有着不是一点半点的差距。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美国,韩国现代可以提出质量保修期10年,而在国内,质保期超过3年的就已属凤毛麟角了。即便一些引入与国际同步车型、号称品质比国外还好的大合资企业,哪个敢站出来,率先喊出个整车质保10年的口号?
买车不像买房,它是个消耗品。一般来说,一辆车使用15年的维修费用大约是车价的120%。也就是说,如果花20万元买辆车,其在15年里,用于维修的费用就要24万元。如果汽车企业多给消费者提供几次免费保养的服务、适当延长一下质量保修期,那样,给消费者带来的实惠不比车价下降几千元钱少。
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恰恰是相反的情况:车价一降再降,而配件、服务价格却毫无变化。甚至,有些著名的企业利用4S专卖店垄断配件,让消费者只能到其指定的专卖店里购买高价的配件、去“享受”昂贵的服务。
售后服务正在成为汽车厂家越来越重要的利润来源。它在支撑起汽车企业高昂利润的同时,也在无情地损伤着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张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