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黑车的存在是总量控制失效的证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09:40  新京报

  北京现有出租车数量是6万多辆,而黑车的数量存在多种说法。根据北京市的一项调查,北京市黑车的数量达到2万多辆,占了合法出租车数量的1/3强。可是你随便到北京街头问出租车司机,他都会告诉你,有多少出租车就有多少黑车。而根据我在门头沟区的一项调查,单门头沟区的黑车数量保守估计都有1万辆以上,如果按这个比例折算的话,北京市至少有六七万辆黑车。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黑车?

  所谓黑车,指干着和出租车一样的活,可是没有政府发的牌照。北京市有这么多司机开黑车,分析起来无非两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北京市的就业压力。所以北京市虽然只有6万多辆车的职位(如果算上双班,大概可以容纳10万多的司机就业),可是却有20万左右的有执业资格的司机。

  第二个原因,是出租车业的高利润。在北京市,一辆出租车一个月的纯收入可以达到6000元,虽然多数要上交出租车公司,司机个人一个月的收入很低,但是这意味着在北京开出租车“生意好做”。北京存在这么多黑车,而且他们的收入都不低(月纯收入高的可以达到6000,一般的也有4000多),这本身也是出租车业存在高利润的有力证明。

  北京出租车业高利润的存在,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这是政府的管制“管”出来的。没有任何弹性的数量管制政策和租价管制政策“合谋”把这个行业的高利润合法地规定下来。第二,出租车业的高利润反映出了城市居民需求被极大程度压制了。黑车的大量出现是一个证明。下雨天和高峰期出租车难打也是一个证明。而我们知道,无论黑车或者正规的出租车,支持他们存在的是城市居民的交通需求,政府对出租车业的政策怎可以不从满足居民的交通需求出发?

  除开一些极端的恶性案件,黑车司机的服务意识要高出正规出租车司机许多。细究原因,无非黑车司机要面临竞争,而出租车司机受垄断政策保护,生存容易。在目前的社会舆论里,对黑车的误解往往出于偏见。

  按亚当·斯密的观点,市场容量决定分工水平。需求越大,分工越细。北京市的黑车市场是印证这个观点的合适案例。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北京市居民很大一部分的出行需求都是依赖黑车来满足。一方面,存在数量巨大的黑车数目,另一方面,政府的打击也越来越严厉。可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完全消灭黑车从来就没有成功过。

  让我告诉你其中的奥妙。

  政府对于黑车的打击构成了黑车经营过程中的巨大的交易费用,因而黑车司机对于“安全”的需求非常巨大。在巨大的需求下,黑车市场开始出现分工,也就是说,市场开始出现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这个制度安排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有专人负责和政府执法部门的公关。每个司机一次性交纳一笔费用给此人,以后出现一切车子被执法部门扣压等等之类事情,无论费用还是交涉都由此人负责。

  第二个特点:黑车经营地盘化。地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保护人的保护范围有限,他的保护范围构成了一个地盘,别的黑车要进入这个范围经营,又不交纳费用,一定会被收拾,而且收拾他的往往是执法部门。

  在黑车市场这种制度安排下,第一,某些执法人员不会把所有的黑车都打掉,因为这样做既费劲又断了自己的财路。第二,被抓住罚款的黑车,最多的是偷偷摸摸开公务车经营的司机,他们要息事宁人,往往愿意掏大笔罚款。还有那些乱闯地盘的司机也会很倒霉地被抓住。

  我提过很多次,有什么样的局限条件,就有什么样人的行为。出租车业概不例外。政府的良好愿望如果不从出租车业的具体特点出发,不从居民的交通需求出发,这种良好的愿望只会适得其反。要知道,政府的政策构成了这个行业的最大的约束条件。

  □郭玉闪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车事评论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