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呼唤民族文化复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7日 10:01  西部时报

  “谨以此角落热切呼唤伟大中华文化复兴民族精神重新觉醒”,这是第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主办方终于准允我的公司参展并给了一个60平方米的标准角落展位后,从我心底忽然迸出的一句话。开展后的第四天我在犹豫中终于让员工以黑地白字在展位上方挂了出来。

  当然我知道这句话所包含主题的份量,似乎和汽车相去甚远。可无论如何,它是我两年来的精神动力所在。“闭门造车”已经让许多朋友觉得匪夷所思,而我的思绪却时时走神离开我的设计工作室,去茫茫历史中穿梭。

  中国的落后仅只是近代的事情。西方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中华民族的强大令其它任何民族和国家无法与之等量齐观。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任何领域其魁首之尊足以让任何外族望尘莫及。当中国的夏王朝出现在中原大地的时候,欧洲还处于一派蛮荒状态。从五世纪到十一世纪,华夏文明发展达到其强盛的颠峰时,西欧诸国几乎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

  当时西方人对中国是以“东方文明之国”的美好印象来认识的。13世纪后,由于马可·波罗回忆录在欧洲的流传,中国成为欧洲人向往的理想国,把中国的文化、礼仪当做学习模仿的对象。18世纪开元之日,法国王室举办舞会,参加者不约而同化妆成中国人。1756年春分时节,法国路易十四仿饰康熙皇帝,扶犁下地耕种,引来他的臣民一片赞叹!18世纪末,英国外交使团从中国带回有山水、花卉的中国画,英人见了无不欣赏。从此在建筑、家具、陈设上饰以中国山水花鸟,成为时尚风靡欧洲。

  国人往往以万里长城为荣,但伟大的长城自始至终从未有效阻挡过入侵者的脚步。可是我们的中华文化却有一道无形的万里长城!历史上所有的凶悍的入侵者在入主中原大地后,却在伟大中华文化面前唯唯诺诺俯首称臣。“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及其后嗣领兵横扫欧洲大陆,建立了从太平洋海岸到多瑙河的庞大帝国。其骁勇、残暴、凶顽让世人闻风丧胆,却在中华疆域上“附会汉法”,“以汉制待汉人”。当年的元大都即现在北京的雏形就是以汉文化经典《周礼·考工记》设计定制的。有的命名沿用至今。凶残粗俗的游牧民族无法抗拒大汉民族文化的崇高威望,对其不能不恭敬有加,后来的满清统治者被汉文化所同化实属必然。

  “做为世界古老文明发源地之一,没有哪一个民族和国家能像中国这样长期保持大致相同的疆域和主体不变的文化。从炎黄开始5000年历史文化绵延。虽不断有改朝换代,但始终没有出现文化的断层过。”

  可是到今天我们还能理直气壮地这么说吗?

  我是97年来北京的。那年一栗姓朋友开车带我逛长安街时,给我说了一笑话:“中服”把妇联“肚子搞大了”!我哄然笑出了眼泪。不知道这话啥意思吧?去建国门和国贸附近抬头看看就明白了!这就是我们有八百年都城历史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大部分精华的北京吗?怎么这么多的垃圾建筑鳞次栉比在我们的壮丽辉煌的天安门、故宫、天坛周围如此粗鄙地挺立着啊??? 狂笑之余,我感觉到浓重的悲凉。

  本世纪初,长安西街的西式建筑开始出现;后来奥运会主会场由西式鸟巢入主,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安德鲁“蛋壳”一槌定音。一看上海广州居然到处有“安德鲁”的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再一低头,大街小巷遍地是外国品牌汽车横行霸道(难怪北京国际汽车展上的境外参展商如此神情倨傲趾高气扬)!眼下的中国,“西”河之水天上来……我们的“花鸟”贬值了,音乐被“班得瑞”了,建筑成“安德鲁”了,汽车“乔治亚罗”了,舞蹈成“踢踏”了,电影给“好莱坞”了,电视、广告也被小国韩流之整容美女占据了……更有甚者,我们过了两千年的“端午”、“中秋”、“元宵”等传统节日居然被冷落,却被“圣诞”搞的乌烟瘴气,被“情人节”的鲜花迷醉得万人空巷。

  文化断代已在眼前,我们的中华民族正被西方文化潜移默化地“入侵”,这在我们国家和民族是史无前例的。近代的国土割让和白银流失并没有使得我们流失气节,倒是激起了后来惊天地泣鬼神般民族精神觉醒并沸腾!先民们腥风血雨中前赴后继才有我们伟大共和国的今天。可是如今,我们用廉价劳动力得来的大把美元入超,却浑浑然换回民族的虚无和文化尊严的伤逝!

  据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帮西方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发出这样的呼吁:人类如果要在二十一世纪得以生存,必须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儿学习他的智慧!而我们似乎始终不明白我们的民族在人类文明历史的大半时段独领风骚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该是我们惊醒的时候了!

  我是在南国的乡野里长大的。每逢春末夏初,山间田陌有种“故哭~故哭~”的鸟声常使我陷入无边的空旷与孤独。多少年了,我时时感觉我还是那个感怀“空山鸟语”和“城春草木深”的孩子……

  但愿此时劳碌的麦收人,能听见我踌伫的脚步和在这心谷之底的呼声!(李光明)

  (本文作者系北京李氏光明汽车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辑:赵焕)
no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