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国汽车设计公司渴望与中国汽车企业“联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6日 17:29  中国汽车报

  北京国际车展热潮褪去。

  仍然记得金汉哲。

  在一家韩国设计公司的展台边,一直面带微笑的中年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没有想到,这个后来始终笑容可掬地听翻译转述记者的问题,并在嘈杂的音乐声中大声回答的人,正是来自韩国普路拓汽车公司的社长兼首席设计师金汉哲。

  得知记者来自中国汽车报,金汉哲特意找来了普路拓汽车公司中国地区的总代理,北京商莱经贸有限公司的经理张逸竹作翻译,方便与记者沟通交流。

  关注中国市场,提倡自主研发

  车展中的采访,记者当然首先要了解这个专门从事汽车工程开发和设计的韩国汽车公司来参展的目的。

  “我们确信中国可以在短期内实现其他国家未曾实现的巨大发展。在这样充满机会的国度里,我们此次参加北京车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展示我们公司的实力,希望能为一些企业提供技术开发,同时探讨在中国组装销售我们公司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斯特瑞跑车。”金汉哲指了指展台上的那款红色跑车。

  “韩国有两种自主开发模式。一种是依靠外国公司的技术进行开发,然后在本国生产;另一种完全是依靠本国的技术和人员开发。前一种始于1976年,后一种始于1982年。”

  金汉哲似乎很了解中国汽车业目前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向记者讲述了韩国汽车业的发展历史后,他对中国的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充满了肯定。“真正的自主品牌第一点就意味着技术的独立,第二点需要关联产业技术的同步发展。中国已经有一些企业在进行相关的尝试,这是一个好现象,只有如此,中国的汽车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展。我们相信中国会在此方面取得进步。”

  牵手中国企业,提供车型设计

  金汉哲告诉记者,普路拓公司十分愿意和中国的汽车企业合作,就像当初韩国自主开发借力意大利一样,帮助中国的汽车企业设计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

  “那现在是否和中国企业有一些‘亲密’接触,并有一定的进展了呢?”

  金汉哲虽然肯定了记者的问题,但只表示“已经和两个车型合作了”。

  在记者的继续追问下,他又透露说,普路拓正帮助南方某汽车集团进行两款车的设计和改型。其中改型的那款车的设计已经结束,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第一辆改型车就可以下线。而另一款车则是在原有底盘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的设计,目前处于合同细化阶段。

  “是南汽吗?”记者对他所提到的南方汽车集团非常敏感与好奇,这似乎与此前有关英格尔由一家韩国公司改型的传闻很吻合。

  金汉哲先笑了笑,随后露出了抱歉的表情,表示未得到厂家的允许,不好先宣布此事。

  “目前,一些中国汽车企业与意大利设计公司合作,为何你们的合作伙伴选择了你们这个来自韩国的设计公司呢?”

  金汉哲表示,或许是韩国的设计与中国市场更加贴近的缘故。“与欧洲和北美市场相比,韩国与中国同在东亚地区,共同的文化根基和相近的社会人文环境,使得韩国的汽车设计成果有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

  贴近中国实际,显示设计优势

  相对于此前的守口如瓶,这位曾留学意大利、在双龙汽车研究院和现代起亚研究所里工作过的设计师讲起他的设计公司来却滔滔不绝。

  普路拓汽车公司成立于1997年,主要进行造型和结构设计,设计人员来自韩国各大汽车公司。曾经为现代和大宇开发过电动汽车,并实施了现代汽车酷派跑车的车身轻量化项目,还为起亚公司的嘉华商务车开发高车顶改型设计和制造服务,供起亚销售给特殊客户群体。

  “而且我们与意大利的设计公司不同的是,整个设计团队具有从创意、造型、模型、结构设计、结构解析、工程样车制造、试验和调试到量产模具的设计能力。”

  “在现有底盘基础上,整个设计周期只有18个月。”金汉哲看出了记者眼中的疑问。“设计周期的缩短不仅不会出现问题,整个过程同在一个团队里完成,还方便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金汉哲说,除了韩国设计师更为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喜好以外,更短和更灵活的开发周期控制和较低的开发成本是韩国设计的另外一个优势。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出现爆炸式的增长,而这方面的优势一定会得到中国汽车企业的认同。

  话说到这儿,展台上那款跑车的车门打开,许多人拥上来拍照、观看。金汉哲对记者说:“正是这款车使普路拓公司得到韩国政府的乘用车准入许可,成为韩国第六家得到政府生产准入的乘用车制造企业。我们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这款车将会在明年进入中国,我们希望和中国的汽车企业有多层次的合作。”方笑菊

(编辑:赵焕)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