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中国汽车燃料的未来?――访德国博世汽车部件制造商齐科甫
2004年北京国际车展已近尾声,在观赏这些世界上最先进、最漂亮的汽车之余,有谁同时考虑过伴随着中国汽车拥有量暴涨而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在未来的几年之内汽车业能否有新技术的加入,从而使这些问题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得到解决?记者近日就此在车展上专访了来自德国的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齐科甫(中文名)先生。
“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在汽车领域都会遇到燃油供应和需求的矛盾。”齐科甫说,汽车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燃料的供给,中国目前石油进口量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主要是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这让中国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能够持续发展,一是如何保护环境。
他认为,先进的柴油发动机技术是解决中国汽车发展难题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手段。人们一直在探索汽车动力使用其他能源的方法,比如燃料电池、压缩气体燃料等,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探索其他可以想象得到的交通方式,但这些技术都正处于发展试验阶段,尚不具备广泛推广使用的条件。而柴油发动机技术已经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谁都可以用,它的燃油消耗率要比汽油机节省30%左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大降低,如果结合其他有效技术,它的微粒排放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能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值得指出的是,最终用户不必为使用这样一种先进的节能技术而在车的性能上做任何妥协,这一点任何会驾驶的人都可以亲身体验。
中国市场已经出现了使用柴油发动机的轿车品牌,比如宝来。其相同配置的柴油机轿车要比汽油机的价格上贵一些,齐科甫认为,这有汽车生产厂商定位和标价策略因素,但也要看消费者如何算经济账,如果考虑燃油的经济性,假设一辆轿车行驶3万公里,人们可以轻易算出每百公里节油30%能给消费者省多少钱,这点在出租车行业更为明显。
齐科甫说,据保守预计,到2010年在中国境内生产的汽车将达到1000万辆,其中柴油车的产量将超过200万辆。不过,这个数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柴油轿车是否能被中国市场、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我认为现在中国的消费者是很成熟的,在柴油机汽车和汽油机汽车之间他们能够做出正确选择。”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