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国贸大厦大众汽车(中国)公司在北京的办公室里,即将离任的汽车研发部高级经理巴斯蒂安博士在和他的同事挥手告别。从1999年开始,这位个子不高的专家就在大众领导了一个“开创柴油机的新时代”的小组。在过去的4年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游走于政府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之间,推销大众的环保型现代柴油机技术。
不久前,大众参与了国家环保总局的《柴油车排放污染控制技术政策》研究工作,这使今后大众柴油轿车在中国的发展赢得了技术上的空间。巴斯蒂安终于可以心满意足地离开中国,另谋高就了。
在国内,做着与巴斯蒂安同样工作的技术人员还有很多。几年前,戴姆勒-克莱斯勒、五十铃等十余家国际巨头就共同在中国推出了“绿色柴油机推广计划”,联合展开“政府公关”,希望一些城市取消对柴油车的限制,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柴油车发展的政策。
-柴油车节能30%,减少CO2排放45%
要想扭转人们长期形成的“柴油车爱冒黑烟、噪声大”的印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此,近年来,仅大众公司就举办了14次国际性技术研讨会,反复宣传冒黑烟的柴油车已是老皇历了,“现代柴油发动机是高效、节能、环保、面向未来的技术”,并强调,在西欧有40%以上的新增轿车为柴油车,大部分出租车,甚至辉腾等豪华轿车都采用柴油发动机。
同时,柴油车的支持者又在环保、节能等方面大做文章。一份来自德国大众的资料称,现代柴油发动机可比同级别的汽油机节省燃油30%,减少CO2排放45%左右。
更有人举例说明,如果2010年中国所有的轿车都采用柴油发动机,那么,每天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将减少2.28亿公斤,每天节约的燃油将达到7500万升。若以每升柴油3元计算,每天将节约2.25亿元,一年就是800多亿元。
-德国人与美国人的分歧
对于德国人卖力地在中国推销柴油车,通用、本田等美国和日本公司并不以为然。这不仅是因为柴油车在美国并不普及(资料显示,2000年时柴油轿车销售量尚只有0.26%),更是由于他们手中有一个更为宏大的环保汽车计划———氢燃料电池汽车。这是一种以氢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后驱动的汽车,其从理论上不会排放任何有害气体(只有水),并且不存在能源枯竭的问题。
为了推广燃料电池汽车,通用近年来在中国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展示“氢动1号”、“凤凰”等燃料电池汽车。在4月的上海车展上,通用还会展出具有科幻色彩的燃料电池概念车———自主魔力。
对于通用等公司咄咄逼人的势头,大众汽车公司亚太区总裁雷思能博士反唇相讥,认为燃料电池技术还需要完善,“到2020年之前,氢燃料电池还不能用于机动车的批量生产。”
雷思能的潜台词是,在2020年之前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要想解决汽车环保、节能等诸多问题,还得靠现代柴油发动机技术。
其实,造成美国人“不买柴油轿车的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美国柴油价格与汽油价格相若,而在欧洲柴油则比汽油便宜8%至28%,因此,柴油车的节能效果在美国并不明显。
另外,在美国的机动车排放标准中,对CO2的限制要比欧洲宽松,但对NOX等的要求则更严格。而柴油发动机的优势是在减少CO2排放上,对NOX则效果平平。这样,排放法规的不同也导致了对柴油机认识的不同。
-背后的利益
技术的发展已告诉汽车厂家,谁在环保、节能方面的技术做得好,谁就能取得市场的领先。
去年,中国共销售了112万辆轿车,柴油和其他替代清洁能源轿车几乎没有。据预计,今后几年,我国汽车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样,就给柴油和其他替代清洁能源轿车留下巨大的市场空白。另外,若再考虑到石油冶炼、中重型卡车、客车等相关领域,柴油和其他替代清洁能源的利益空间难以估算。
正是在这种巨大的市场诱惑下,德国人才会在一汽大众推出新款柴油捷达和宝来轿车;通用公司CEO瓦格纳也才会在上海放言“通用技术领先大众30年”。
-最终的走向
日前,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公布了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我国柴油车在2004年前后要达到欧洲2号标准,2008年达到欧洲3号标准,2010年之后争取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同时,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还呼吁,取消有关柴油车的歧视性政策,对于达到了相应技术标准的柴油车应与汽油车“一视同仁”。
另外,对于困扰柴油车发展的油质问题,石化部门也表示能够达到国家标准。德国大众也献策说,添加用天然气合成生产的“合成柴油”可提高燃油品质。而曾于去年在广东投放了10余辆柴油捷达出租车的一汽大众有关人士也认为,“油质影响不大”。
所有这些似乎表明,柴油轿车在我国发展将迎来一个新阶段。
但与此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也积极进行批量化生产准备。有的企业甚至喊出了“3年达到批量”。就在上周还传出消息,将12辆燃料电池巴士在北京和上海试运行。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燃料电池汽车还是柴油轿车,要想最终在中国普及开,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还要得到普通消费者的认可。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