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友爱狗米花:遭遇第一次车祸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6日 08:51  新浪汽车

  前几天出了平生第一次车祸。经过是这样的,途中给LG打了个电话,商定去超市采购,于是在长安街延长线上一顿狂堵。眼看着下个红绿灯左转就是超市,看看前面过街红绿灯长绿,左后车道长距离无车,于是从左数第二条车道掰左灯、提速、并线~~~天啊,怎么有个人?!还有个车?!刹车啊,刹!~~~~追上了$&*((#$@~

  原来前车距斑马线3米远处发现行人,一个急刹,在斑马线上蹭倒一个老人连带一辆自行车,冲出去约4米停下了。最惨的是我,刚刚提速并线,有个盲区看不见前面情况,前车的刹车灯高位刹车灯已经熄灭,双嘣没开,根本反应不到是个停下的车,于是,“嘭!”

  惨不忍睹...(略200字)...我的小九啊,开双嘣吧。

  下车第一个反应:“这不是红灯吗?!怎么有人?!”老者、前车司机愕然看着我,哎!谁能回答我这个问题,也许定交法的人可以?第二个反应:“人没事吧?”前车司机看看老者:“没事,有些擦伤”“去坐一下,去坐一下”我和前车司机赶紧异口同声催促老者,同时交换了个复杂度较高的眼神。“报警吧”,掏出手机报警。

  “喂,我要报警,出了交通事故”“哦,对不起,不是120?打122?哦哦,对不起对不起,谢谢!”“喂,出了交通事故,在长安街,西长安街,对,是西长安街沿线,由东往西,对,刚撞的。一个行人红灯过街,前车蹭倒行人,后车追尾。啊,不用谢不用谢,应该的,我是后车司机!”

  锁好车门,看好是绿灯赶紧过马路去看人怎样。前车司机悠闲的站在路边,通报说:“老人找狗去了,说一会儿再回来”交流情况后,“等警察吧,应该很快过来”......沉默。

  后面很快,交驾照、挪车、签字、裁定,我全责,带人修车。直到现场处理完毕,老人没再出现。

  本来前面这些只是个流水帐,大家一定看的很不耐烦,有耿直的朋友早说了:“这有什么,都是这样处理!有什么可写的。”确实,我们今天到底应该写些什么来让大家有所警觉?在这样一个马上就会举办奥运会的发展城市中,我们今天到底应该觉醒些什么来让所有参与交通事务的人感到安全?

  我们不谈大道理,我们谈常规。请回答:“红绿灯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都不知道?绿灯走,红灯停”我们现在试行的交法告诉我们,要礼让斑马线;处理事故的警察说,只要行人走斑马线,不管行人方是红灯绿灯都是可通行的,出了交通事故机动车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重大交通事故承担刑事责任。综合两者,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是行人在斑马线上,理论上机动车方都应该是红灯,否则以一国之法而存在的交法就有了红灯、绿灯职责不清的根本性漏洞。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假设,如果今天机动车方红绿灯是红灯,就可以很大降低行人驾驶人受伤受惊程度、机动车损失程度?我们并不能排除有某些等级观念较强、酒量较小、时间较紧张特殊人群闯红灯的可能性,但根据长时间驾车经验,我们知道大部分机动车驾驶员对于红灯还是很守规矩的。那么今天事故发生时情况是怎样呢?机动车方的红绿灯是绿灯,导致了机动车驾驶员的麻痹大意。到了这个时候,也许耿直的朋友又要说了:“没有礼让,就是你的不对”对,您说的在理,这肯定是我的不对。不过,我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应该是严丝合缝的。既然我们改变不了行人的行走习惯,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取消掉行人方的过街红灯?为什么不能很好的将红绿灯的职责运用起来?为什么不能做到行人一站到斑马线上就使机动车方红绿灯自动变成红灯?为什么不能把合理化想法变成法律化制度?并且培养起国民的对错观念,而不是在这种人名关天的事情上去混淆对错概念。

  耿直的朋友又说了:“那得多堵啊。”是啊,那得多堵啊。不知道您是行人、骑车人、坐车人还是驾驶员,堵车是所有交通参与者心头永远的痛。但是,您行走在这样一个意识不到自己行为对错的城市中,您感到安全吗?像那个老人,惶恐不安、不敢返回?像前车司机,判后车全责,也不感到理直气壮?像我,承担了责任,却置疑法规基本的概念?也许,堵了,可以让我们的行人更有安全感、让我们行车更有法可依、让路上的恶性交通事故更少、让更多的家庭没有生死离别。再也许,我们的行人为了能让自己的家人更早到家吃到团圆饭,会更多的集体过街?!呵呵,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嘛,毕竟,北京是进步的。

  还有,我想在这里再强调几点。其实,这起交通事故是由两起事故构成的,一起是前车与老者发生身体接触的交通事故,一起是前后车的追尾事故。前车与老者接触后果不算严重,此为不幸中的大幸,所以基本不考虑了。而后一起,经过咨询,追尾事故与前车没开双嘣有直接导致关系,所以理论上后车不应该承担全责,但因为都有保险,所以判就判了吧,毕竟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总结一下,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看好斑马线、出了事故马上开双嘣、即使是往快行道并线也要慢加速。切记切记!

  

  • 新浪汽车时代论坛文章

    (编辑:)
  •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网友精品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