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 中国先于欧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 14:03  中国汽车报

  戴-克公司的王先生两年前被派往德国工作,虽然身在异乡,却始终关注中国的汽车新闻。

  6月初,国内网站登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四川省马上要出台《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记者随后接到了王先生的越洋长途:“尽快把这个《标准》发给我行吗?”王先生迫切的心情溢于言语,“根据我的了解,欧盟至今还没有这样的标准。”

  这个说法让记者吃了一惊:在欧洲,汽车行业是成熟行业,几乎每个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都有规范,甚至有成熟的召回办法;而空气质量在欧洲也是个敏感话题,政府的政策稍有不慎,举着绿色小旗的环保主义者就会走上街头抗议。

  那么,为什么欧洲至今还没有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

  车内空气检测难在哪儿

  “不但欧洲没有,据我了解,美国也没有。”北京联大环境系主任陈双基教授告诉记者。陈教授同时还是汽车专业环境委员会的委员。

  “并不是欧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是制订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存在技术难题。”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郝吉明教授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车内空气质量,但是他从普通的环境测试角度解释了这个问题。

  “车在阳光下暴晒两个小时后,与在地下车库存放两个小时后,测试出的结果肯定大不一样,因为高温会导致更多的污染物释放。所以,要想测试,首先要有统一的测试条件。”

  而这样的条件必须非常细化,比如:测试时发动机是启动还是不启动?把测试仪器放进车内,是用1秒钟开车门还是1分钟?

  更复杂的问题是:汽车内到底存在哪些有害物质?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很多有害物质还不能避免,那么它们的浓度达到多少,就可以被定义为有害健康?

  欧盟三年酝酿“清洁车厢”

  同样的难题也困扰着欧盟。

  在欧盟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查到欧盟提供资金赞助的科研项目,“清洁车厢工程”赫然其中。

  欧盟出资477万欧元的“清洁车厢工程”项目,从2002年9月启动,预计在2005年8月截止,总耗时36个月。项目的目标是:研究出一种有效的、可以量化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管理系统,从而为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提供保障。

  “清洁车厢工程”的几个具体目标是:定义车内空气健康、舒适和安全的标准;开发捕捉车内微颗粒悬浮物的技术;探索初级的分解空气污染物的方法;开发车内空气质量提示系统。这些技术将首先考虑在轿车上使用,随后将在卡车和公共汽车上推广。

  正在进行的“清洁车厢项目”是个大工程,欧洲共有8大机构参与其中,包括大学、工业联合组织、研究中心和汽车制造商。现在这个项目刚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

  四川的困惑与北京的执着

  就在这众多问题困扰着中外专家的时候,从四川传出《车内空气质量标准》马上要出台的消息。

  6月初,记者打电话给负责制订这个标准的四川省质检所轻工中心,被告知标准已经送交上级审定,马上就将实施。

  “这是一个强制性标准,所有在四川省销售的汽车,都将被强制检测。”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如果检测不合格怎么办?”记者问。

  “那我们就不管了,消费者看着办。”

  日前,记者又拨通了这位负责人的电话,得到的答复却有了很大变化:“标准最近还不会实施,因为在审定中发现了一些技术问题。”

  就在四川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被暂时搁置的时候,北京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检测包括甲醛、氨、苯等一共7项,每项300元。”记者打电话给北京某汽车空气质量检测公司,得到这样的报价。

  “检测之前有什么注意事项吗?”记者问,“比如要在阴凉的地方停放一会儿?”

  “不用,你直接开过来就行。”

  看似一直困扰着中外环境学家的问题,在这里都不成为问题,这让记者很困惑。

  “那么怎样判断是否合格呢?”记者问。

  “现在国内还没有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检测都是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零部件或许是突破口

  同样是交通工具,同样是相对密闭的环境,飞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记者突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于是把电话打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工程系。

  杨军主任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条信息:“航空业有个《适航标准》,规定飞机内使用的材料,包括地毯、救生衣等,都要达到阻燃的系数,同时对污染物质的排放也有个大致的要求。飞机机舱在采购这些配件时,必须达到这个《适航标准》。”

  车内塑料、橡胶、皮革、地毯等装饰材料,是车内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控制汽车车内污染,能否从零部件、装饰材料的角度入手?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本报首席观察员杜芳慈。

  “从零部件上把关,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也是国际有关机构正在考虑的方式。比如,市场上销售的黏合剂的苯含量都达标,塑料件的污染物释放都达标,那么作为终端产品的汽车,车内污染情况就会好很多。”杜芳慈说。

  杜芳慈作为中国汽车界的代表,刚刚参加了欧盟有关2005年即将出台的化学品政策的讨论,就是希望国外的经验能对国内的汽车业有所借鉴。

  据了解,虽然国外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沃尔沃、大众等公司在欧洲采购车内装饰物和零部件的时候,公司内部都有比较严格的关于环保的规定。(邝蕾)

(编辑:赵焕)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