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先生喜欢汽车标牌,奔驰、宝马、尼桑、本田等各种车标攒了一大堆。他去年5月份买了一辆三厢夏利轿车,为了给爱车装扮成名牌产品,他把夏利车标全都换成了尼桑车标。没想到,今年5月份他去车管所验车,结果在查外观项目时没通过。他只好回家重新再把夏利标贴上。李先生更倒霉,他的车经过改装,换了天窗,结果也没有通过外观检验。
今年5月1日实施的新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私自拼装机动车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不得改变机动车型号、发动机号、车架号或者车辆识别代号。另外,新的交通安全法还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擅自改装机动车的,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新的交通安全法实际上对机动车车主和汽车改装店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有关人士说,经过调查,60%以上的车主没有细看过新的交通安全法,对私自改装违反法规问题,缺乏基本了解,而汽车装修店则可能还在浑水摸鱼。
据了解,汽车改装文化源于赛车运动。最早的汽车改装只针对提高赛车的性能,以便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赛车运动的深入人心,汽车改装已揭开以往的神秘面纱,成为普通车迷汽车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并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在欧洲大陆、美国乃至亚洲的日本、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地,汽车改装早已蔚然成风,“无车不改”成为青年车迷的座右铭。而且,世界许多著名汽车厂商相继推出了他们的专业改装厂和改装品牌,为车迷提供全方位服务。
最近,记者在北京国际汽车展上,采访一家香港汽车装饰维修公司老板时他说,香港对汽车装饰性改装早就有严格规定,对随意改变车身结构的汽车,根本不让上路。有关人士介绍说,目前在国内的汽车后市场,私自改装汽车的现象还很严重。如随意贴车标、安装捕猎灯、增大发动机马力、去掉消音器、更换天窗,还有小排量车加装“重低音炮”、全车加装隔音材料、乱挂饰物等。
记者3个月前在去北京南郊汽配城采访时发现,那里的车标店什么假冒车标都有,凯迪拉克、奔驰、宝马等车标有上百种,贵的200多元,便宜的8元,严重扰乱了市场。据了解,一些驾驶员,特别是刚开上新车的新手,喜欢将自己的车装扮得十分另类,比如在外车身贴满各种卡通图案和文字,把自己的普通家用轿车改装成赛车的模样,在上面贴上“公路暴走”之类的标志和赛车的车牌。把国产微型车贴上奔驰、宝马、奥迪等名车车标,有的一辆车上安了一排各种名车车标。上述这些情况,在机动车检验时,连外观检验这一关都通不过。检测场工作人员说,机动车注册登记时,对车的品牌、型号、车身颜色以及发动机号、车架号等,都进行了详细登记,并拍照留存,机动车行驶证上就有车的照片。机动车检验时,首先要核对这些信息,如果情况不符,就不能通过。
交管部门表示,驾驶员希望自己的车装饰得具有个性化,这无可厚非,但车标、车身颜色和车号牌,是识别机动车的重要信息,擅自更改,会给机动车管理及道路交通管理带来隐患。
另外,有关人士还提醒消费者,对车辆“私改乱装”,还会带来空气污染和安全隐患。如有的车主为给车换上漂亮的电镀尾气管,拆掉了尾气过滤装置和消音器,普通车跑起来能发出赛车的声音,但却带来了空气污染和噪声。有的小排量轿车加装“重低音炮”,“小马拉大车”,很容易烧毁电路,严重的还会引起火灾。某地区前不久发生一起汽车自燃现象,经有关部门勘察,怀疑是车辆改装引起的问题。还有的车,毫无科学根据地全车加装隔音材料。实际汽车在研发过程中,早对隔音部位进行了充分研究,使车辆做到了既隔音又安全。而有的车主还要进行二次隔音,实属多余,也十分不安全。全车加装隔音材料,汽车正常噪声小了,但因汽车故障发出的声音,车主也听不到了,全车加装隔音材料的同时,其实危险也就在身边了。还有的女士,特别爱在前车窗或后车窗挂饰物,尤其是后车窗,常常挂满了小饰物,表面看很好看,其实非常危险,因为视线被挡住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消费者对新的交通安全法的出台及对改装车辆的要求,都是双手赞同。但有的消费者也提出了两点值得有关部门重视的建议:
首先是政府应该尽快出台与新的交通安全法配套的汽车改装法规细则。具体到汽车改装可以加装什么,不能加装什么。国内目前改装业较为发达的深圳、北京、广州、昆明等地,已有近10年的改装业历史,汽车改装已形成了规模,全国汽车改装后市场去年经营额达到了500亿元,递增率达30%,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过去的若干年,国家没有汽车改装规定,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新的交通安全法出台后,汽车改装还应该有一些细则规定来保障新交通安全法的实施。在改装较发达的日本等国家,早就有专门的汽车改装法律。
其次,有关部门应加快对汽车改装维修市场进行检查,如果不能对违反规定、私自改装汽车的汽车维修改装公司进行彻底整顿,势必影响新的交通安全法的实施。范增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