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库存不断增加销量持续下降 车市苦涩回归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 08:30  经济日报

  “库存”这一专业术语突然成为普通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今年前4个月,轿车库存已经超过10.5万辆,全年有望超过去年全年库存13万辆的水平。当然,这还不包括更隐秘更复杂的经销商库存。

  与此相对应的,是轿车产量连续两个月的下降,其中5月份轿车生产增速比4月份大幅回落了12.1个百分点,轿车生产增速25个月以来首次低于整个汽车的增长幅度,从一年前透出轿车库存上升30%以上的消息以来,轿车库存的不断攀升,像一道阴影笼罩着汽车消费链条中的所有参与者,生产企业和销售商感受到了近两年从未有过的寒意。

  任何企业都应有一定数量的产成品库存,以备周转、运输和销售的顺畅进行,适当的库存是用以缓冲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矛盾、避免风险和保证生产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尽管各种途径给出的合理库存数字不尽相同,但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人士曾表示,库存量是销量的1—1.5倍属合理库存,如此计算,现在的轿车库存也还在合理范围之内。

  有统计称,今年轿车生产企业的排产计划已经超过了300万辆,按照今年前5个月的生产销售比例,全年计算下来大约完成产销240万辆,产能过剩已成定局。此外,部分企业新增加的产能还在磨合之中,尚未完全发挥,未来几个月轿车库存的继续增加在所难免。

  对此,广州本田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库存增加和销售放慢与产品的生命周期、市场总量和消费者的心理都有关系,有高就有低,出现波动是很正常的。”对于一直供不应求的广州本田来说,也许肩上的压力不算太沉重。而对于一些销售不温不火的企业来说,就没有那么沉得住气了。某公司的销售经理也坦言:“现在的库存的确过高了,谁也没想到今年市场会这么差,有的专卖店以前每月能卖400多台,现在只有100多台的量。”一家刚投入1000多万元开张的4S店总经理苦笑着告诉记者:“市场再这么冷下去我就扛不住了。”

  其实,库存量的多寡并不是简单地判断产品命运的工具。相反,大多数热卖车型的库存都不会太小,厂家和销售商都会准备充足的货源,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一些滞销车型库存的增加,就是一个不妙的信号了。

  2002年轿车产销率超过100%,2003年的产销率是98.6%,也许正是如此高的产销率,造就了厂家与销售商略显矫情的不适应。应该看到,井喷形势下的“零库存”只是市场需求骤然释放的结果,并非企业订单和库存管理水平提高所致。并且在经历了两年的爆发性增长以后,轿车的市场基数已大幅提高,高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市场的波动规律和风险预测企业应该早有准备才是。而现代汽车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快速响应客户的订单需求,准确合理的排产计划以及精确的成本控制,因此库存的持续上升,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企业生产和销售管理发出的警示。

  有趣的是,在厂家和销售商的抱怨声中,今年前五个月,轿车生产增幅依然达到了37.6%,是第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增幅的两倍多,轿车产销似乎没有理由这么悲悲切切。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轿车增幅放缓是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的表现,所谓井喷,描述的只是瞬间的状态,汽车回归理性的发展和增长不仅对汽车业有益,对整个工业的均衡持续发展也是有益的。

  购降价车要擦亮眼睛

  消化库存最直接的方法,可能就是降价了。自从2002年市场快速启动以来,各种方式的降价一直是解决库存的灵丹妙药。作为价格坚挺派的大众品牌,之所以痛下决心降价,与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位列库存冠亚军不无关系。在轿车销售前三名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一个月内连续大幅降价的重压之下,诸多轿车厂家已经站到了跳板的前端。占据40%市场份额的前三名轮番降价,后来者除了跟进,似乎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果然,在24小时之内,东风雪铁龙爱丽舍旋即加入,以最高1.2万元的降幅完成了两个月内的第二次降价。某经销商曾跟记者抱怨:“现在不是持币观望了,简直就是价格恐慌,消费者都觉得还能降价,现在买车不合算。”在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一片“唱空”声中,车价想不降都难。

  不过,在各种品牌纷纷降价的时候,消费者还要擦亮眼睛。因为库存超过三个月的汽车就属于积压车,在长期存放不用的情况下,汽车的电瓶、塑料器件、车内电线等极易老化,如果不及时更换,会增加消费者使用和维修的费用,在行车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查看汽车的出厂日期成为购车的必要步骤。

     文/本报记者 姜范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