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析汽车降价四大悬念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30日 08:52  新闻晨报

  5月份以来,“降价”一词几乎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代名词,但目前车市已出现一种普遍性的持币待购行为,而之所以出现持币待购,又与潜涌在车市中的“四大悬念”不无关系。

  悬念一:

  谁是下一个降价者

  从几个细分市场来看,8万元以下经济型轿车市场已在前几个月多次降价,而且此次几大主要厂家的降价对经济型轿车市场的直接冲击也不是很大。

  从主要轿车厂家的降价车型来分析,真正受冲击的是10万元左右到30万元左右的车型,这一价格区间大体包括10万元左右的高端经济型轿车、15万元左右的中级轿车以及20万元以上的中高档轿车。从受冲击的厂家来看,主要有北京现代、广州本田长安福特、一汽丰田、一汽轿车和一汽海南马自达等。以上企业中,广州本田和长安福特已明确表示不会跟进降价,那么存在降价可能性的厂家还有北京现代、一汽丰田、一汽轿车和一汽海南马自达等几家,而在这几家中,北京现代索纳塔、一汽丰田威驰以及一汽海南马自达福美来所面临的压力又相对较大。

  因此,有业内人士大胆预测,在几大主要轿车厂家降价之后,北京现代、一汽丰田和一汽海南马自达最有可能“接招”响应。

  悬念二:

  厂家到底损失多少

  由于面临市场压力,通过降价刺激市场厂家要损失一定利润这是必然的,但是,近日也有业内专家向笔者表示,国内轿车制造企业因为降价而带来的“利润损失”,也许远远没有它们所“倾诉”的那么大。

  该专家表示,每一家轿车企业在每一年的经营中,对零部件采购成本的降低都有一个设定的目标,而按照设定目标降低采购成本,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应对市场降价的压力。

  也就是说,实际上轿车整车厂每一次的价格下调,承担利润损失的并非只有整车厂一家,整车厂的零部件供应商也要分担一部分利润损耗,而且有时还是比例不小的利润损耗。

  而且,这还是轿车整车厂照正常经营计划通过降低采购成本而转移利润损耗,在“非常规”情况下,轿车整车厂还有可能在受市场形势所逼而采取“被动性”降价之前,通过近乎于“逼迫”的方式促使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厂一起承担利润损耗。

  悬念三:

  车市还有无降价空间

  对于正呈现持币待购特征的车市来说,也许第四大悬念才是真正“致命”的悬念,这个悬念就是每一名持币待购者都最关心的问题———车市到底还有没有降价的空间?

  车市还有没有降价空间?科尔尼咨询公司副总裁孙健认为,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还存在降价空间,因为某些经济型轿车在降价方面已基本无退路可走,至于中高档轿车,则还有一定降价空间,当然企业也需要一定利润来维持后续发展。许健认为,中国汽车产品在制造成本方面其实并不存在优势,因而,不少企业的降价空间已经不大。

  某汽车咨询公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中国单车利润是比较高,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汽车企业的规模还非常小,如果单车利润太低,加上规模又小,国外汽车公司可能就不会到中国来淘金了。该分析师认为,车市价格下调的空间始终有限,如果价格下调逼近了国外汽车公司所能承受的临界点,便不再具备下调的空间。

  国内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国内汽车厂家早两年就说没有降价的空间了,但现在厂家还是一个劲儿地在降,有的还是主动在降,这就证明了国内轿车市场仍然还存在一定的降价空间。贾新光表示,国内汽车控制成本的方法和招数还很多,减配置可以降,处理库存也可以降,压低采购成本也可以降。

  悬念四:

  “真降”还是“假降”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对于轿车市场的每一次降价潮,尽管可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议论,但消费者心理上基本还是充满期待的,因为价格下调不仅可以让消费者以更少的钱购买到合适的轿车产品,而且在品种上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但是,有关专家却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轿车市场频频发动的“价格战”面前,消费者也要冷静判断———虽然厂家确实下调了某些产品的价格,但也要弄清楚厂家到底是“真”降价还是“假”降价。专家提醒,对于某些厂家推出减配置产品却扯上降价大旗,或者买车的成本降了、但维修配件的成本却涨了的情况,消费者一定要鉴别清楚。

  对于以减配置之“实”而行降价之“名”的行为,国内轿车市场并不罕见,由于某些轿车的配置不是从外观上就能用肉眼看到了,在前两年的轿车降价潮中,极少数轿车品牌以降价的名义推出了减配置的产品,这至今仍然是业界的“笑柄”。 (作者 朱中奇)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