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景成
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不包括附件在内的文件正文大约10500字,与开拓国际市场有关的文字不够正文的零头,即只有400多字。整个文件没有一处直截了当地使用“出口”、“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字样,但整整第十一章是“进口管理”,共8条840字。
产业发展政策只讲外国汽车进口的规定,不讲中国汽车出口的办法,缺少对中国汽车企业和中国汽车产品“走出去”的扶植政策。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中只侧重于国内一个市场,而且又颁布于国内汽车市场出现滑坡、面临困惑的时期,笔者认为实是一个不小的政策性缺陷。
对于中国汽车出口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中国汽车在目前的质量状况下能否出口?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不少专家还包括政府产业管理部门的高级官员曾公开表示,中国汽车产业还不成熟,只有一些零部件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而统计数字表明,中国2003年国内汽车销售量是439万辆,出口是12.51万辆,出口不及国内销量的3%,九牛一毛,所以一些人认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时代还不到。
笔者的看法恰恰相反,中国汽车出口时代已经到来。
首先,汽车出口数量少的原因很可能与人们的认识有极大的关系,不仅普通厂商对出口缺乏认识,就是国家的产业政策也没有鼓励出口的措施,人们习惯于在国内市场呼风唤雨,还不能像海尔那样到国际市场上去大显身手。在这种背景下出口数量少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过去的几年是中国汽车疯长的鼎盛时期,利润的诱惑不仅使外国汽车厂家削尖脑袋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赚了钱的酒类、家电、制药等大鳄也纷纷扬言要加入造车行列。但是,去年444万辆的产量似乎已经到顶,今年5月连续3年增幅保持50%以上的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出现全面滑坡,总销量下滑20%,有的企业销量下滑竟在30%以上,全国轿车的库存积压占到总产量的10%以上,甚至被某些媒体称之为轿车市场的“黑五月”。预计今年500多万辆、明年640万辆的汽车产量中,将有多大的百分数压在库房里,实在不能不令人担忧。难道我们不应该未雨绸缪吗?难道只有等到100万辆汽车压在库房里才开始研究中国汽车产品的出口或“走出去”吗?我们的产业政策应走在事件的前面还是跟在事件的后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外国人有时似乎比我们看得更清楚。俄罗斯“联合财团”权威评论员指出:目前世界所有国家汽车制造商面临的主要危险,就是中国生产的质量不错、价格低廉的汽车将挤占他们固有的市场,俄国汽车制造商也开始产生这种忧虑。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感到中国汽车的威胁,在叫喊中国“狼来了”,可是“中国狼”却浑浑噩噩、无动于衷,这种麻木是中国传统的小农意识的目光短浅?还是对中国市场贪心恋战而无暇外顾呢?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