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汽罗孚合作悬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8日 10:43  经济观察报

  6月16日,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的上海汽车集团与英国罗孚MG Rover集团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虽然由于协议内容还未经国家发改委的审批而不能披露,但坊间已经开始流传出多个不同的版本。

  有消息人士称双方签署的可能是“上汽并购重组罗孚汽车公司”的协议,并且“上汽可能会联手通用共同参与”。这种说法被传播得最为广泛也使很多媒体为之兴奋。然而,6月25日,一位与此事件核心人物具有较密切关系的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提供了另外一个真实的版本。

  从这位业界资深人士提供的版本里面,我们看到这是一次真正的资金换技术。

  罗孚困境与上汽雄心

  即将度过自己百年生日的英国罗孚公司在1904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有中央底盘的8马力汽车,但在90年代后逐渐衰落并被数次转手。

  该公司在90年代初曾被宝马公司买下,但随后经营并无太大改善,2000年,其旗下的陆虎越野车被宝马以30亿欧元卖给福特,剩下的股份(即罗孚)被宝马很便宜地转让给了一些英国商人。此后,该公司与另外一个英国跑车品牌MG共同成立了现在的MG Rover公司,继续在英国长桥生产罗孚75、45和25等诸多车型以及英国最畅销的MGTF跑车,成为目前英国仅存的汽车企业。

  然而罗孚一直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经营不佳一直困扰着它,至今仍在为生存而挣扎的罗孚缺乏足够的资金为自己开发下一代新车型,而这却是它存活并发展下去的惟一出路。

  早在2002年3月,该公司就与中国很多汽车制造商(包括华晨中国、重庆力帆和浙江吉利)进行过长时间的谈判,并一度和华晨中国就成立合资企业而谈判进展迅速,但最终因为仰融的离开而中断。目前,该公司仍通过罗孚在中国的总代理宁波凤凰汽车销售服务公司销售豪华车罗孚75及MGTF跑车。而中级轿车45和微型车25则只在英国本土和少数欧洲国家有销量。

  “上汽与罗孚更多的是在技术层面,共享技术平台的合作。”这位知情人士说,“利用罗孚的技术和上汽的资金,他们将共同开发一个新的汽车平台,而后各自在这个汽车平台上开发自己的后续车型。”

  他否定了此前一直盛传的“上汽并购重组罗孚”的说法。“不要说负担债务,单是控股所要支付的资金,对上汽来说就过于巨大了。”

  或许,雄心勃勃的上汽集团的确愿意为此协议支付巨大的费用,但不是为了收购某个豪华品牌。对上汽来说,一直希望拥有的是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主品牌的全新平台。

  “根据大多数跨国公司的经验,开发全新轿车平台,一般需要5至10年周期,耗资十几亿美元,这部分研发费用在汽车附加价值链中所占比例高达40%。所以,一般的厂商都是做出来才愿意说。”这位知情人士介绍说。

  对于罗孚集团而言,与上汽合作也是它叩开中国市场的敲门砖,虽然经营状况不佳,但血统纯正,门类俱全,管理有素,一旦有了新的产品平台,罗孚很快会推出适应这个市场的产品并将销售网络建立起来。

  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的一位汽车专家认为:“对于一直希望走上国际汽车市场的上汽而言,罗孚不失为一个理想的合作对象。而对于有着国际化合作思路,并且有过多次与中国企业谈判经历的罗孚来说,上汽也是一个不错的落脚点。”

  合作中的三角关系

  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据该协议,双方很可能成立一个合资公司,而这可能会给上汽集团现有的两个合资伙伴——通用和大众带来压力与不快。

  由于此前上汽还曾为收购韩国双龙公司作出过努力,并得到通用的背后支持,所以另外一些业内人士顺理成章地猜测:这次与罗孚的合作中,为了减少成本以及风险,上汽可能将会联合通用汽车公司共同参与。这种说法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几天前,通用汽车CEO瓦格纳刚刚来中国宣布要投资2.5亿美元建一个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专业试车场,这正是上汽自主研发中急需的。

  曾就职于上汽集团技术中心的资深汽车专家张健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与东风集团的情况类似,上汽集团有三家合作伙伴也并不违反国家政策。而且,他们也会向其他汽车集团一样想方设法规避国家政策。但此举对上汽格局有何影响,目前难下结论。”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黄华琼指出,“这是非常正常的竞争关系,说明国外的企业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嘛。但罗孚毕竟是一个‘不大的企业’,这要看双方是如何合作了,产品如何定位,更关键的是如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另有知情人士表示,对上海大众来说,罗孚此次与上汽合作“有一点点影响”。而上海大众汽车公关部高级经理顾焕则表示:“从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来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上汽集团与罗孚集团合作,那么以后上汽集团生产的轿车就是高档的罗孚轿车,这对中国整个汽车业都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顾同时还称,“上汽集团主要想收购罗孚集团包括技术、品牌在内的整个汽车产业链,在上海实现自主生产高档车,弥补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方面的缺陷。”但要实现在上海真正生产完全拥有自主品牌的高档车,还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自主研发的沉默期

  目前,上汽集团麾下的整车厂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仪征、汇众公司、申沃客车和上摩总厂等7家之多。更重要的是,上汽集团目前拥有完整的汽车零部件体系,为走整车开发道路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按照上汽集团的三大战略目标:到2007年将实现年产汽车100万辆、跻身世界500强、开发自主品牌汽车5万辆。其中,5万辆自主品牌汽车将主要由股份公司承担,这正是公司未来的“弹性”所在。

  为此,上汽显然要加速推动自主品牌车的进程。在业内人士的眼里,上汽不满足于仅拥有自主品牌的商务车伊斯坦纳,而是通过并购或与更多的国外汽车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车型来扩充自己的自主品牌产品线。一旦罗孚汽车在上海的生产进入整车领域后,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减少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如果新的轿车平台上的产品定位、定价合理,完全可以带动附属零部件企业迎来新一轮发展。

  上海汽车工业培训中心主任孟嗣宗在6月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说:“我们现在不想说太多(关于自主研发的事),而是要去做,等以后东西出来了,你们就会知道。”他显然对此事甚为了了。

  而实际上,这样做的绝不止上汽一家。“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明确了自主研发的方向,很多国内主流汽车企业事实上在几年前就在做这方面的准备,他们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比如进行混合动力的研究等等。你会看到,一两年内,将有产品陆续出来。”开始的那位知情人士说。(本报记者 韩彦 杨仕省 上海报道)

(编辑:赵焕)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要闻看板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