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冷看车市商业性评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8日 08:07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从本期开始,本报汽车周刊将邀请全国各地知名评论高手,不定期对中国汽车业界发生的热点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批评。说长道短,全系识别善恶真伪;喜笑怒骂,只为分清是非黑白———“非常评论”栏目与你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6月25日,《新京报》发表题为“中国汽车业进入拐点”的报道,简述了全国汽车6月份产销持续下滑,价格战往纵深发展的业界现状。与此有关的是,由媒体主办的车市评奖活动继续此起彼伏,大有铺天盖地之势,成为汽车企业新的两难心病:参加吧,这种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度的评奖确实没有多大意思;不参加吧,又担心评奖媒体秋后算帐,找碴“曝光”。

  据《汽车金刊》报道,“媒体评奖活动多”是2003年以来国内车市的一大特色,且呈迅速蔓延之势。这些评奖大都是某个城市的某家媒体“独家”操作。由于媒体本身掌握着新闻信息采集、发布和传播的“特权”,同时,又要通过发行、广告和其他经营活动获取商业利润。仅就这些往往打着“中国”、“全国”旗号的评比、评奖活动是否履行了报批手续,是否合法,就颇值得有关部门追究,而其奖项设置就显得更为可笑。据了解,有一家地方媒体的汽车大奖奖项高达100多个,其数量几乎是当地汽车3S、4S店的3至4倍,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

  面对这个评奖滥市、奖状奖杯随意批发的汽车界,消费者该如何区分这些鱼龙混杂的人造光环呢?我想,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分清谁是对公众负责的权威评判、谁是打着权威旗号的商业化操作,无疑是避免“乱花迷人眼”的关键。

  业界人士认为,在国外,但凡汽车业界的评选、评奖活动,都是政府机构或者学术组织、行业协会组织的非营利性活动,旨在提供有关业界的技术、质量、服务信息,表彰奖励先进。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升温,国内评奖活动也日益增多。由权威机构主办、权威人士评判的评奖活动本来无可厚非,但抱着商业目的进行的评奖就大大变味了。值得注意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严禁对企业乱排序、乱评比、乱收费,以及各种变相排序、评比行为,不准借检查、评比、达标活动之机大吃大喝和敛财。今年2月,国务院减负办主持的全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会议重申了上述规定,强调“凡对企业进行排序、评比或举办带有排序评比性质的企业营销信息发布活动,必须经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报国务院审批。

  在此,奉劝那些想从评比、评奖中非法获利的商业操作者,还是小心为妙。 □西贝子(本文作者为《深圳法制报》资深评论员)

(编辑:李颜伟)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