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政之下地方汽车企业如何走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 10:18  中国经济时报

  刚刚公布的新汽车产业政策对一些一直吃政策奶长大的国内汽车企业来说依然是一大利好消息,但对于像江淮汽车这样几乎从来没有得到过政策实惠的地方汽车企业来说,可能意味着“又有一道门被关上了”。

  在新政背景下,三大汽车集团之外的地方汽车企业今后路该怎么走?北京车展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江淮集团董事长左延安。

  “无论是独立发展还是联合重组,最重要的是能否保持江淮的可持续发展”

  在6月9日北京车展江淮瑞风展台上曾展出过一款四驱新车型,但它并非业内传言已久的韩国现代SUV,江淮的公告里称其为“具备休闲越野功能的多功能商用车”,这让不少媒体感到茫然。关于江淮有望与现代合资的消息一直受到媒体的关注,现在江淮正式否认了与现代合资的传闻。

  不能合资了,那今后江淮的出路又在哪里?

  对此,左延安并不担心。他说,中国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如果没有实施细则,就会有很多变通的办法。四川丰田就是一个例子。过去的很多合资行为是政府在中间起了大作用,今后不会再出现那样的情况了。因为今后的合资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需要,回归到市场指导,而非政府指导。像江淮这样的地方企业,是不可能享受到中央政府很多优惠政策的,但这并不是坏事。如果那些优惠政策当初给了江淮,当然好,江淮会发展得比现在更好。没有给也没关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吃过苦,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左延安说,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对今后的合资采取了更加理性的态度,而非过去简单地依靠热情,这对江淮来说不是好事吗。

  经过国内汽车产业大重组的年代,三大集团享受到了更多的政策优惠,但江淮却一直没有成功地被大重组到某一个大集团中去,是江淮不愿意吗?左延安否认了:“一句‘江淮太单薄’就被否认掉了”。

  左延安说江淮也曾对重组寄予希望,但因为种种不能公开的原因,这种希望落空了。但他并不失望,他说,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很多经过重组的企业发展得并不顺利,重组并不那么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考虑得最多的是各自的利益如何得到保证。比如想得最多的是:我进入大集团,大集团能给我些什么?我收它进来了,它能给我带来些什么?而不是:我进入大集团能给集团带去什么?或者我收进了它能给它些什么?如此心怀各异,合作怎么能成功。

  “江淮从50年代起就‘提篮小卖’,而很多大企业在政策扶持下得到了很多优惠。现在要提重组,我们的原则只有一个——联合也好,独立发展也行,只要它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左延安说,新产业政策出台后,江淮也是很多集团考虑的合作对象,但对于江淮来说,最好的机会还没到。江淮是“国有资本独资企业”,政府有权主导其发展方向,但现在的政府明智了许多,对企业的发展并不干涉太多,只要有利于发展,怎么做都可以。但从江淮的角度看,现在的国内汽车业重组前景并不能看得很清楚,“如果江淮失去了控制权,那它的前景会怎样,不言而喻。”

  “江淮现在的危机是缺重少轿,虽然江淮完全有能力生产重卡和轿车,但现在越来越难”

  左延安认为,要想把一个企业做大,就得有大产品。他说的所谓大产品,对于江淮来说就是乘用车。

  采访左延安的当天,他曾说江淮的最大危机是“缺重少轿”,可就在几天之后,江淮与现代15日在北京宣布结成了“商用车新联盟”。细心的人们也许已经注意到,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江淮与现代出现在同一展台上,这在他们的合作史上还是第一次。从1998年江淮与现代在客车项目上的合作启动,到2002年重卡项目的签约,再到今天商用车领域的携手,双方已在除轿车之外的MPV、重卡、大客方面结成了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江淮正在成为韩国现代乃至整个中国最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之一。

  但是,江淮的胃口决不仅限于现有领域,左延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明确表示“江淮完全有能力生产轿车”。但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对于外国汽车制造商在华合资公司不得超过两家的规定依然没有松口,这彻底阻断了江淮的合资生产轿车的路子。不久前在江淮集团成立40周年庆典上,总经理助理佘才荣还曾表示过与现代在资本上发生关联时可能存在的政策障碍,他说“双方在轿车项目上有没有资本的合作只是时机问题,韩国现代在中国已经有了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两个合资企业,汽车产业政策是一个明显的障碍”。本来指望新政能在合资门槛与指标上有所松动,但现在看来可能性已经非常渺茫。

  不过,左延安认为“在中国只要没有实施细则,总会有办法”。业内人士也认为有办法——东风日产与一汽丰田合资收购模式已经成为收购与合资的新途径。有人甚至认为,借助跨国汽车资本,与大型国企共同收购与兼并地方中小企业,有可能成为国家整治汽车企业“散乱差”局面有效手段,尽管这一观点并未得到官方的明确支持。

  左延安认为做轿车并非难事,一可以学奇瑞或者凌志(现已改名为“雷克萨斯”)的办法,先模仿,再创新;二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试验,缩短生产时间和减少风险;三可以利用全球资源。但他也承认,改变“缺重少轿”局面只是江淮的战略设想,目前对生产轿车还没有具体的计划。“机会虽然稍纵即逝,但机会年年都会有的。”

  虽然江淮不在三大集团之册,但它这几年的发展速度令人刮目。2003年,产销汽车首次突破10万辆,销售收入76亿元,并连续14年保持了年递增50%的速度。按照安徽省政府十五规划中发展地方汽车的精神,“十五”末期基本形成安徽省商用车、轿车两大集团,并由其整合省内汽车工业,为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安徽汽车工业集团创造条件。按照这样一个战略构想,安徽将强力扶持以奇瑞为主力的轿车版块以及以江汽集团为主力的乘用车版块。

  瑞风2002年引入,当年3月投放市场,销量从4000台迅速升到10000台,2004年一季度一度超过GL8和奥德赛,成为MPV销售冠军,占MPV总销量的59%。这样的成绩甚至令韩国人也目瞪口呆,现代总裁郑梦久在参观瑞风生产厂后连连称赞“是现代在中国最好的企业”。虽然如此,韩国现代的资本依然不能自己选择未来的新合作伙伴,因为这个权利始终握在与其合作的国有大汽车集团手中,这个大集团与江淮思路能否合拍,才是最终决定二者能否“联姻”的先决条件。(本报记者 董小荣)

(编辑:赵焕)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