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轮下的沉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2日 14:13  重庆晚报
车轮下的沉思(图)

车轮下的沉思

  汽车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它在寄托着人类对速度的渴望、对自由的追求、对任何无边无际的未知领域作“精神和物质”的探索的同时,也记录下了现代文明在近120年中那一步一步清晰而凝重的脚印。

  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遥远的,又是现实的。当汽车这个“潘多拉魔盒”中跑出的“怪物”来到中国,来到普通中国人身边的时候,我们实在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虽然从20年前开始,就有大的国际汽车公司与中国合作造汽车,但说起来是否用这么多年的时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胃口,估计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敢说了解。在国际上,任何一个汽车大国都会给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美国车的舒适夸张;德国车的科技工艺;日本车的节能细致;韩国车的时尚造型等等。因此这些国家的汽车也整体会让消费者接受它的特色,而在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里,消费者在选择汽车的时候,也会根据自身对汽车的了解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

  而在中国,这个问题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目前,我们已经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迈向汽车消费大国的行列,然而,由于尚未形成汽车文化氛围,使得人们在买汽车的时候更易选择从众,而非适合。因此最多牵连的便是那些个性突出而又缺乏共性的车型,几乎每一款个性化汽车都难免遭遇磨难。

  从最有代表性的上海大众GOL由最新的出位到不得不妥协地归位,充分体现了国内汽车文化的空间导致消费者在选择车型时缺乏自己的特色,从而使得任何车型在中国市场都必须谨慎行动。如果拿着放之四海皆准的车型就认为占领中国汽车市场易如反掌,那么这个企业就要当心了,因为中国汽车文化的长期缺位导致的消费心理无规律性,直接导致了在车型选择上无规律可循。这可以称为现时中国车市的特色,也是最让企业无奈也最难把握的先机。

  最令笔者隐忧的是,今天,如果我们不及早对未来的安全、环保、能源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仅仅追求数量上的成功、面子上的好看,那么明天,汽车这个曾经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给我们带来无限方便的交通工具,将很有可能成为我们经济、环保、能源方面最大的麻烦制造者。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主编:徐 伟 责任编辑:刘智娟 唐文虎 屈茸 封面设计:刘朝旭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文化博览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