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缺少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民族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8日 08:15  国际金融报

  这些年来,中国汽车的自主开发能力始终处在一个低水平徘徊状态,在不断膨胀的车市中,自主品牌的车型却乏善可陈。这在刚刚落幕的北京第八届国际车展上又一次得到了鲜明的印证。从本届车展来看,国内主流汽车完全被边缘化了,无论是展品还是布置或者面积,都难以体现东道主的形象,显示不出大集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中国“汽车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称。

  国内主流汽车的边缘化再次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靠合资成就不了中国的汽车制造强国梦。迄今为止,靠合资尤其是其中的拉美模式发展起来的汽车生产大国,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巴西和西班牙,其自主开发能力都一直很弱,基本上没有自己叫得响的国际品牌,整个产业被跨国汽车公司所控制和分割,始终不能形成独立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汽车工业。

  中国的汽车工业也正在步拉美模式的后尘。2003年中国轿车自主品牌的产量不足20%,自主品牌、专有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总量中的比重严重偏低。不仅如此,就连曾经有的品牌,也要么被“边缘化”,要么干脆销声匿迹了。出现这样的结果,归根到底是行业、地方政府、企业对既得经济利益的短视所致。剖析企业利润构成,可以看到,在同一汽车集团中,合资产品和合资公司对集团的贡献度非常之大。面对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公众认知度高,企业盈利,国家税款增收,地方就业增加,员工待遇高这样一种皆大欢喜的局面,企业缺乏技术进步的社会动因和内部压力,也就可想而知。可以说,从过去的“用市场换技术”到如今的“用股权换技术”,汽车企业靠“拿来主义”,通过市场和技术的互补,实现了产能扩张而获得高额利润;但也使企业放弃几代人的卧薪尝胆,使自主开发从“不能”走向“不为”,进而走向本不愿走的依附式道路,成为世界汽车强国的庞大装配基地。

  自主开发的确需要很大投资,汽车界一些人士就常以美国为例,说美国开发一辆轿车要花20亿美元,我们哪能拿出这么多钱?国外是不是真需要20亿美元姑且不论,根据中国很多产品自主开发的经验,完全不需花那么多钱。举几个例子,蜂窝式移动电话,国外开发花了8亿美元,而我们只花了7000万元人民币,不到它的2%;最早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国外开发花了1亿美元,我们只花了1000万元人民币,2%还不到;长三甲火箭,据国防科工委公布,开发费只占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几十分之一;等等。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国外即使需要20亿美元,我们也要不了那么多,不能用钱多来吓唬自己,更不能以此为借口。

  不缺钱,是缺技术和人才吗?科技部曾比较了中日韩三国在生产140万辆汽车时,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申请专利之比。前者中国为日本的1.2倍,为韩国的3倍;中者中国为日本的3.8倍,为韩国的11.6倍;后者中国分别为日本和韩国的2.9倍。可以说,从整个技术水平来讲,我们至少是不亚于日韩的。

  反思合资后中国汽车走过的道路,我们缺的其实是一种精神,一种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民族精神,一种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志气和勇气。因此,中国汽车要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开发能力不足—依赖—更不足—更依赖”的双重怪圈,不仅需要各方的共识,更需要行动。(邓聿文)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