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6点,北京国际车展即将拉上大幕,主办方、车商、看客等各界人士对于它的殷殷期待终将成为尘封的记忆。这场原本可以更出色的汽车盛筵,由于被赋予了太多的功利色彩,味道似乎已经很难纯真。一个事实是,正处在瓶颈期的中国汽车业纵然仍一往向前,虽然脚步会有些踉跄,而北京车展则注定只是一个短暂的注脚。
回望北京车展,堪称群英毕至。北京车展开幕之前的媒体开放日便吸引了5000多名专业记者到场,到了公众开放日,馆内观众更是摩肩接踵,俨然成了中国“车民”热盼圣地。民众喷薄的汽车热情如夏日骄阳。而跨国的6+3巨头们也和他们的中方合作伙伴一道倾力演出,在大展位、大气派的包装下,各色概念车、新车粉墨登场。
粗粗看来,此次北京车展,参加车展的汽车厂商67家,依次分布在10个展览馆中,除了人人皆知的世界厂商悉数到齐之外,麦巴赫、宾利、劳斯莱斯也终于在此时走到了一起。当跑车豪门世爵凭借968万元“打动”了不少人心的时候,雅致R998万元的轻松脱手表明宾利已经有望今年继续拿到其亚太销售冠军的美名,而奔驰军团售价538万元的超高端车麦巴赫也传出被一下子“笑纳”了两辆。
一掷千金的富豪历来是中国民众关注的焦点,就像豪华车俨然也是车展永恒的亮点。而一个事实是,豪华车可以做赢利冠军,但永远成不了救市的英雄,特别是在大多数民众仍没有足够购买力去消费哪怕是一辆桑塔纳的现实之下。
于是,对于车展激活车市抱有幻想的人注定要失望了。10个展馆中价位在30万-50万元以上的车型比例达到36%,而50万元以上的车型比例更是高达27%。甚至在3号展馆(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沃尔沃)、5号展馆(奔驰),所谓高档轿车的比例更是高达100%。这其中还不包括无法标价的概念车。
正如记者在现场观察所见,在大部分展馆,看车的人远远多于问车的人,当记者问一位观众对参展车型有何看法的时候,观众的反映是过眼瘾、没法过手瘾。与此情况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馆、9号馆与10号馆的情形,几乎每一位参展者都会进入自己感兴趣的车内“试驾”,甚至会考虑到未来自己的车停在哪里比较合适,而这仅仅是记者在为数不多的场馆中能够见到的情形。相比可见,那些拥有20万元以下车型的厂商,则更多的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业内人士认为,在西方车展中,各个厂商在突出自己实力的同时,总会在同一区间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大家都会在车展中体现出自己在同一领域所表现出的特点与优势,拿最近结束的日内瓦车展为例,在推出新车型的同时,高科技成为了几乎所有车型的点缀,而东京车展中概念化的理念、前卫的设计同样让其备受瞩目,再看今天的北京车展,我们不难发现,高档车的盛行却让北京车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豪华”车展。
“豪华”车展并不等于国际车展。部分学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北京车展是向世界展现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与市场经济化协调发展的体现。在西方,车展文化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同样经历了数十年的积累,世界5大车展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却做着相同的事,就是把民族区域特性融于其中,这也正是车展国际化背后体现的个性化所在。
而一个事实是,目前中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在中国的车市里,价位在10万元上下的捷达、桑塔纳依然稳坐销售榜冠亚军。此外,汽油价格的不断飙升,也让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后感受到一种羁绊。也许消费者需要这么一种刺激,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汽车工业需要一种兴奋。当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选择豪华的时候,也就说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汽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对“第一辆车”的期待一定远远大于对豪华车的需求。
北京车展既然大幕已谢,中国汽车更多的期待还在明天,下半年的车市能否如愿走出低谷自然仍可以期待。在中国市场庞大的汽车消费潜力面前,任何大胆的猜测都会被认可,前面已有业界领袖举起了行业重组的大旗,那么“大干快上”之后,中国汽车产业是否依旧凯歌高旋将不是一个预言。(早报记者王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