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造型日新月异的今天,英国车凭造型已经很难迅速赢得观众的青睐。但是从本次参展的英国车,我们依然能够领略英国车的风采。车不可貌相,劳斯莱斯高昂的车头象征着什么?阿斯顿马丁那款全副武装的车子真的可以发射导弹吗?捷豹XJ的造型越来越与市面上的豪华车趋同,但是,这种趋同的代价换来的是什么?路虎discovery3是小改脸还是脱胎换骨?
法国车没有英国车那么气派,但是,关注法国车的人才是绝大多数。
-英国车应该是什么样?
如果比较直观地形容,那么宾利的ArnageR应该算是典型代表。从四轮马车装上了内燃机后,大功率的动力单元要求汽车具有良好的流线型。宾利大部分车的造型,就是古典轿车从原始的轿厢式造型进入流线型的里程碑。由于汽车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巨大,所以,这种造型的汽车被认为是极其经典的。而这种经典的轿车造型,正好是英国人首创的。所以,这种长鼻子、两头垂的后轮驱动轿车,被认为是英国汽车的典型形象。
同样具有这种形象的还有捷豹的XJ。只不过,XJ比上一代更趋于与其它豪华轿车同化。上一代的捷豹,特别是XJ,车身更加低矮,更像跑车。
-看看谁还在高昂着头?
在流线型的趋势中,不论多么豪华的车都向风阻系数低下了头。唯独劳斯莱斯偏不。有一种说法,劳斯莱斯已经卖给宝马,所以,它不宜再算英国车了。英国女王在登基庆典上选了宾利,因为宾利当时是唯一在英国克鲁郡(劳斯莱斯和宾利的原厂址)生产的。其实原因很简单,女王在选车时,新款劳斯莱斯幻影(Phantom)还没有下线。如果英国皇室再选顶级坐驾时,我们倒要看看,她会选什么车。
劳斯莱斯幻影不光高昂着车头,而且其侧面造型也都呈“起飞”状。劳斯莱斯多年来一直有陆地滑翔之美誉,形容其充沛的动力和超级的舒适。再看看幻影宽大的C柱,让车主根本不用窗帘或者玻璃贴膜就可躲避狗仔队的镜头和各种危险与恐怖。坐在那么深的座位上,关闭车门是不是有些不便?车主只要按一下C柱内侧的按钮,车门可自动关闭。至于说宝马提供的V12发动机,只能让幻影滑翔得更加灵敏、快捷。英国车的声誉不在于老旧,而在于有底蕴的高傲与尊贵。
如果英国车仍是仅仅满足于两头垂的造型和大功率的(且容易漏油的)V8发动机,那么势必会被德国的汽车巨人战胜。其实英国汽车的光荣也是在于与时俱进。劳斯莱斯并入宝马集团,但是新幻影的设计、制作完全是由英国人完成的。而且,宝马的巨额资本,有一部分也用于招募手艺高超的造车工匠。所以劳斯莱斯幻影仍是英国车的楷模。宾利的与时俱进,是有它的大陆GT双门跑车体现的。这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双门跑车(Coupe)”。如此巨大的功率要求,又必须有足够的舒适性,只能仰仗12汽缸的发动机,一个现代化的双门轿跑车就只能仰仗紧凑的W12发动机。这就看大众的功夫了。宾利的发动机是大众提供的。如此大功率的Coupe,其造型应该是什么样?宾利的大陆GT做了很好的诠释。你还能看出所谓英国车的身影吗?但这就是英国的与时俱进。
捷豹的XJ为什么不像上一代那样低矮了?那时因为,作为豪华座驾,XJ的车主需要更多的内部空间(前排和后座)。在这个很容易模仿的造型之下,XJ掩盖着它对性能的狂热。XJ4.2升V8发动机,驱动的是更轻的车身。这车身是航空科技的产物———全铝蒙皮,采用铆接和粘接结合的技术,既减轻自重又足够结实。如果驾驶员座椅的调整仍不能满足驾驶者的人机工程学需要,XJ的油门和离合器踏板甚至也可以调整高度来适应驾驶者的需要。
尽管铝车身具有轻量化的优点,但是50年前陆虎一开始就采用铝车身,却是因为战后的钢材紧缺。这个越野车代名词的品牌的新车陆虎发现3,其优异的越野性能至今无人挑战。但是陆虎还是做了与时俱进的改进。可能人们对陆虎发现的少有的抱怨之一就是油耗问题(尽管兼顾越野和舒适的SUV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但是陆虎发现3还是进行一项革命,它采用了承载式车身,即单体构造车身。依靠车身的刚性来降低对大梁的依赖,从而降低了自重。陆虎那优秀的前后桥重量分配,恐怕没有驾驶过的人永远也无法体会。更不用说陆虎发现3上配备的诸多越野程序了,这些程序现在可以由驾驶者坐在座位上就可以通过电钮选择。
陆虎揽胜防弹轿车,哦,应该叫防弹SUV。
车身的四周都做了防弹处理,只有少数区域的钢板能被军用步枪穿透,但枪弹也未能穿透钢板后的防弹纤维层。揽胜的轮胎是“爆胎照跑”(run-flat)的,如果揽胜在石家庄爆胎,车主仍可以以60公里的时速跑回北京。
-法国车,实用主义光芒四射
对于豪华车的基本定义,除了稳定、快速以外,就是噪音、震动和粗糙的最小化了。我们相信历届法国总统都已经接受了自己国家的豪华车,不然怎么会使用标致607?当然了,制造豪华车不是标致的特长,看得见的是标致俊俏的外观,看不见的是标致车特有的对操控性能的关注。
标致307,三厢款好像损失了一些607的流畅,但是坐在307的后排座位上,你有没有发现,它比所有“高尔夫级”的车子都有着较宽敞的头部空间?(刘兴力)
-摄影/本报记者汪震龙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