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从今年上半年的汽车价格走势看,国产高中低档轿车价格继续全面下调,进一步趋近国际同类车价;从当前市场价格分析,相当一部分国产车价比完税后的进口车高出10%以上,仍存在较大的降价空间;从厂家的生产能力分析,国内三大集团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为整车6.5辆,尚未达到应有的规模效益。目前仍在借助关税和配额的保护,通过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差获取高额利润。由此可见,今后几年国产汽车持续降价的势头不会改变,到2006年,国内车价将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汽车的暴利时代行将结束。
那么,国内车市价格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小虞认为,中国汽车价格的第一个底线就是要和国际接轨,也就是以国际水平的价格买到国际产品;如果我们再努力一下,当在中国的市场上能够以低于国际水平的价格买到和国际同样的汽车产品时,中国汽车工业的日子就好过了,我们就有资本大批量的出口了。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汽车价格还在不断降低,这其中看似企业的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定是需要有利润支撑的,而企业的利润又是非常微妙的。比如一个汽车集团,生产很多产品,其中每一种产品的利润空间都是不一样的,而即便是同一种产品,在市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利润空间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利润的市场企业是不会做的。因此,消费者永远不要企图以让企业赔本的价格买到一辆汽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建龙博士认为,虽然中国汽车价格的底线什么时候到来目前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汽车的均衡价格一定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他分析,做出这一判断主要基于四方面的考虑,首先,中国汽车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形成规模经济;第二,中国具有资源优势,汽车产业可以低成本运作;第三,中国汽车要想长期稳定发展,要想成为世界汽车的制造基地,价格优势是必须达到的目标;再有,从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低价格的目标也不是达不到的,特别是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外汽车零部件的大量涌入和国内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从某种程度上也极大地支撑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应该说,中国汽车的平均价格水平要低于国际市场上同类车型的5%至8%,甚至还会更多。
市场人士认为,由于厂家产能有限、市场需求旺盛,国产奥迪、宝马和即将推出的国产凯迪拉克、奔驰在短期内不大可能出现中低档国产车那种争相降价的局面,2006年7月1日后,进口车价格应该是国际参考价格加上关税、运费和少量经销商的利润之和,而实现国产化的进口车型首先会在价格上与同型号国际车价持平,继而等同于甚至低于国际同型号同配置车型价格,真正“与国际同步”或“领先国际”。(史天舒)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