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汽车展明天就该落幕了!所有的梦想和希望都将尘埃落定,所有的神话和悬念都将大白于天下,所有的浮躁与追捧都将烟消云散……此次车展可谓盛况空前,且不说参展商之云集前所未有,光展会的门票收入就高达数千万元。连展会上卖盒饭的,一个摊一个中午就能卖出300多盒,每天收入4000多元,一个车展下来,买一辆吉利,绰绰有余。如此看来,轿车进入家庭并不遥远。
但汽车的消费需求并不能这样简单的推算,就像中国的人均GDP虽然达到1000美元,并不能盲目地称大众汽车消费时代的到来一样。与火爆的车展相比,中国汽车市场的实际走势却是雪上加霜。汽车市场在连续三年走牛,增幅一直保持在50%之后,今年1-5月,乘用车销量仅在10万多辆,不足生产量的1/3,连续下挫已成定局,生产库存迅速增加,本次车展无疑也成为汽车行业一次集体突围行动。
尽管反响热烈,然而号称世界第六大汽车展的北京国际车展,并不能创造扭转汽车市场下挫的奇迹,其根本原因来自于汽车生产与实际需求的矛盾。
随着中国汽车由公用向私用的转变,在食品需求、家电消费热之后,汽车成为中国最热门的商品。于是像所有的热门商品遭遇一样,全国上下蜂拥而上,投资拉动如雨后春笋般地造出一个又一个汽车城。据统计,目前全国有110多家整车厂,26个省有轿车生产项目。从实际生产来看,现有的排名前15位的汽车生产厂占全行业总产量的92%,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生产厂,在中国也就这十几家。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推进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们积累了太多教训和苦难,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盲目发展造成的恶果接二连三地警告着我们。从白酒大战的千县万村上酒坊,到洗衣机、电冰箱、彩电大战,各省各市争上生产线,以及房地产热造成的触目惊心的豆腐渣工程、烂尾楼……凡此种种盲目投资急功近利的项目,造成了多少银行投资的呆账、烂账,又致使多少企业亏损破产。
前车之鉴,后者之师。曾经热闹非凡的全国糖烟酒订货会,开幕之日已是闭幕之时;而也曾人头攒动的全国家电博览会,更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经济学早已证明,消费需求量是有限的,一个再热门的行业,由于投资的过度,总要有生产饱和,甚至过量的时候。那时,价格战必然是竞争的惟一手段。其实,就汽车行业而言,降价已是大势所趋。
但是汽车业的竞争比任何行业都残酷,虽然汽车现在热闹非凡,新车型上市就像“赶集”一样,从品牌到车型,几乎每个月都有下线上市,汽车市场的品牌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就连一向谨慎的丰田公司也赶着时髦,将著名的“凌志”品牌改为“雷克萨斯”。
可汽车是规模经济,新的品牌、新的车型究竟能拉动多大市场销量?一些新的品牌上市,还没能混个“脸熟儿”,就销声匿迹了。而汽车产业的投资是巨大的,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因为,汽车产业链很长,涉及钢铁、化工、电子、玻璃、橡胶等行业。因此,一个投资百亿的汽车企业更需要多少亿的资金和物力来为其配套?
中国汽车消费虽然才刚刚起步,但投资速度和生产能力已大大超过了需求的发展。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最近评论说:“2003年,通用、大众、丰田、本田、日产、标致、戴姆勒——克莱斯勒以及福特竞相宣布向中国新增投资200亿美元,世界著名的高盛顾问公司预计,明年中国汽车过剩的生产能力将达到90%,中国将生产290万辆乘用车,而需求只有260万辆。按照中国发展改革计划委员会的预测,2007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将达到1500万辆,而只能销售700万辆。”
美国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董事长墨菲说:“生产过剩将使汽车繁花早凋。上海别克工厂,每小时生产33.5辆别克,一周六天足额生产已走到了尽头,而汽车价格以每年10%到15%的速度下跌,在上海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比底特律高5%,去年,别克运营边际利润为8%到9%,高于全球水平。”
尽管廉价汽车还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是一方面是遍地开花的投资建厂和旺盛的生产能力,一方面是缓慢的需求增长,使市场供求失衡,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已呈现出严重态势,而行业的后来者还在不断涌入,就连手机、家电、电池等行业的生产者也声称要挤入汽车行业,发热的汽车产业,热闹的背后危机四伏!
好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昭示了汽车企业做大做强的前进方向,有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愿中国汽车不再重演家电等热门行业盲目竞争的悲剧!
本报评论员:田朗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