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推出车展调查
-“纯属喜欢车,不愿错过这样的机会”是观看车展的第一动机;
-38%的观众已经拥有了私家轿车;
-44%的观众是第一次看类似规模的车展;
-展车:关注度最高的是家用轿车,SUV排行第二;
-70%的观众自费购买门票。
10年前,《北京青年报》曾发表了题为“轿车梦:离我们有多远”的调查报告,用数字刻画了北京人遥望轿车的复杂心态。
短短十年,超过30%的北京家庭圆了轿车梦。
那么,被媒体誉为“大餐”、“节日”的今年北京车展,人们究竟为何而来呢?
我们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观众(53%)观看车展的第一动机是“纯属喜欢车,不愿错过这样的机会”。
有17%的观众最主要的目的是“近期想买车,通过车展了解更适合自己的品牌和车型”,他们也许会是车展本身带来的最现实的市场。
有10%的观众只是因为“对于自己钟爱的汽车品牌,增加进一步的认识”,这种品牌情感对于厂商来说,是最宝贵的资产。
调查还显示,观众中,有38%的人,其个人或家庭已经拥有了自己挑选的私人轿车(包括SUV、MPV等)。
有车的和没车的,他们在观看车展的第一动机上,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比如,有车族和没车族中,都有18%左右的人看车展的第一目的是“近期想买车,通过车展了解更适合自己的品牌和车型”。
调查还表明,尽管家用轿车仍然是此次车展中最受关注的展车类型,但不同类型的展车都分别夺取了一定的眼球。18%的观众对SUV最感兴趣,跑车、商用轿车、豪华轿车分别都获得了10%以上的关注度,概念车也获得了8%的眼球份额。
44%的观众是第一次观看类似规模的车展,30%的观众已经是第二次了,而三次及以上的观众则为26%。
调查还显示,10日的观众中,70%是自费购买门票。香车、美女、相机
-3%的观众勇敢地说,看车展就是“观色”;
-13%的观众大胆走上前去,让美女成为自己身边的风景;
-61%的观众边看边拍,而数码相机则成为主流;
-36%的观众与心仪的展车合影。
香车美女,是美的完美结合。看看每届车展聚焦在车模身上各种专业和业余的长枪短炮、挂在各种大大小小网站上冠以“香车”美女的照片,我们无法否认美女们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
而在我们此次调查的人群中,3%的观众勇敢地告诉我们的访问员,他们观看车展的第一动机是因为“车展是一个近距离欣赏漂亮模特的很好机会”。考虑到中国人的含蓄民族心理,相信真正抱此目的的比例会更高。
有趣的是,女性答案中这一动机的比例(5%)高于男性(2%),相信一定是不好意思承认,尤其是面对我们的女访问员。
车展秀色可餐,使得61%的观众不忘带上相机;36%的观众甚至与爱车合影;更有甚者,13%的观众让美女成为自己身边的一道风景,他们中,还有11%是女性观众。调查还显示,数码相机已成为主流,在携带相机拍照的观众中,73%观众使用的是数码相机,17%的观众使用传统相机,而10%的人则是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一个不落。他们的基本特征
10日观众中,外地临时到北京出差或旅游的观众占到了47%;也许周末观众的构成会发生变化。
女性观众占28%,男性占到了72%。
31%的观众年龄在18-25岁之间,26-35岁占42%,36-45岁占20%,46岁-60岁占7%。
大专以上学历占70%以上;大学本科学历是主流,占到了40%。
-本版供图/Photocome
调查技术说明
-调查策划/蒙晓平
-报告撰写/王澈
-调查执行勺海智威汽车市场研究有限公司(AUTOWISE)
本次公布的结果来自10日车展的现场问卷调查。在选择样本时,要求被访者至少观看了一半的整车展馆,并且观看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样本限制在18-60岁之间。
此次主题我们更关注普通观众群体,同时为保证样本能更好地代表普通消费者,在选择样本时,排除了以下机构的现场人员:汽车整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汽车经销商或售后服务中心、汽车相关产品的制造企业、汽车相关媒体、广告/公关公司、市场调查/咨询公司、汽车学会/协会/教学/科研机构、展会组委会/展台工作人员。
由于采用非概率抽样,且样本来自于10日的观众,所以将此次调查结果推论到整个北京车展的观众群体时请慎重。
随每天调查的进行,随后几日车展观众群体的状况本报将继续关注。
不支持Flash
|